[實用新型]一種基于創新型教學模式的多功能智能教室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358496.5 | 申請日: | 2014-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2477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05 |
| 發明(設計)人: | 鄧小林;韋衡冰;楊肇升;韋珊奎;柳晨;甘華茂;秦上銘 | 申請(專利權)人: | 梧州學院 |
| 主分類號: | E04H3/08 | 分類號: | E04H3/08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越秀區海心聯合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黃為;蔡國 |
| 地址: | 543002 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創新 教學 模式 多功能 智能 教室 | ||
1.一種基于創新型教學模式的多功能智能教室,包括框架(1),所述的框架(1)內設有桌椅(2)和用于放置桌椅(2)的蓋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蓋板(3)的下側連接有用于使所述的蓋板(3)升降的升降機構(4),所述的升降機構(4)上設有用于將所述的升降機構(4)鎖緊的鎖緊機構(5),所述的框架(1)上連接有用于移動所述的桌椅(2)的運送機構(6),所述的運送機構(6)包括移動單元(61)和設置在所述的移動單元(61)上的機械手(62),所述的機械手(62)用于抓取桌椅(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創新型教學模式的多功能智能教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機構(4)包括機架(41)、設置在所述的機架(41)四個角上的四根導桿(42)、第一電機(43)、齒條(44)和與所述的齒條(44)配合的齒輪(45),所述的蓋板(3)設置在所述的機架(41)上,所述的導桿(42)和齒條(44)固定在所述的框架(1)上,所述的齒條(44)垂直對稱設置在所述的機架(41)的兩側,所述的齒輪(45)與所述的第一電機(43)的動力輸出端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創新型教學模式的多功能智能教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鎖緊機構(5)包括滑軌(51)、舵機(52)和擋片(53),所述的滑軌(51)豎直設置在所述的框架(1)兩側,所述的機架(41)與所述的滑軌(51)活動連接,所述的滑軌(51)的預設位置處設有舵機(52),所述的舵機(52)的動力輸出端連接有擋片(53),所述的機架(41)與滑軌(51)的連接部設有與所述的擋片(53)配合的卡合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創新型教學模式的多功能智能教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動單元(61)包括前后移動結構和連接在所述的前后移動結構上的左右移動結構,所述的前后移動結構包括水平設置在所述的框架兩側的光桿(611)、活動套接在所述的光桿(611)上的軸承(612)、第二電機(613)、與所述的軸承(612)連接的第一同步帶(614),所述的第一同步帶(614)與所述的第二電機(613)的動力輸出端連接,所述的第二電機(613)用于通過第一同步帶(614)驅動軸承沿光桿(611)滑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創新型教學模式的多功能智能教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軸承(612)為直線軸承,所述的第二電機(613)的數量為兩個,分設在所述的框架(1)的兩側。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創新型教學模式的多功能智能教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移動結構包括導軌(615)、滑塊(616)、第二同步帶(617)和第三電機(618),所述的導軌(615)固定連接在所述的軸承(612)上,所述的滑塊(616)與第二同步帶(617)相連,所述的第二同步帶(617)與所述的第三電機(618)的動力輸出端連接,所述的第三電機(618)用于通過第二同步帶(617)驅動滑塊(616)沿導軌(615)滑動,所述的機械手(62)設置在所述的滑塊(616)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創新型教學模式的多功能智能教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械手(62)包括升降電機(621)、旋轉電機(622)、絲桿(623)和絲桿螺母(624),所述的升降電機(621)的動力輸出端與所述的絲桿(623)連接,所述的絲桿(623)與所述的絲桿螺母(624)配合,所述的絲桿螺母(624)與旋轉電機(622)連接,所述的旋轉電機(622)上連接有用于抓取所述的桌椅的固定裝置(625)。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創新型教學模式的多功能智能教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械手包括升降電機(621)、旋轉電機(622)、旋轉平臺(626)、絲桿(623)和絲桿螺母(624),所述的升降電機(621)的動力輸出端與所述的絲桿(623)連接,所述的絲桿(623)與所述的絲桿螺母(624)配合,所述的絲桿螺母(624)與旋轉電機(622)連接,所述的旋轉平臺(626)設置在所述的旋轉電機(622)的動力輸出端上,所述的蓋板(3)設有多條供機械手移動的溝槽(3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梧州學院,未經梧州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358496.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