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紅外傳感器保護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356857.2 | 申請日: | 2014-07-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65046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26 |
| 發明(設計)人: | 劉鑫炎;楊琢;許小曙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華曙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J5/04 | 分類號: | G01J5/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長沙市高新開發區谷***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紅外傳感器 保護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一種紅外傳感器的保護裝置。
背景技術
紅外傳感器是將紅外輻射能轉換為電信號的器件,也稱紅外器件或紅外探測器,是紅外檢測系統的關鍵部件。紅外傳感器的應用非常廣,可以做成紅外測溫系統、紅外成像系統、紅外分析、和報警與控制系統。紅外測溫是比較先進的測溫方法,具有很多優點,適用于非接觸式和遠距離測量,帶點物體和高溫高壓物體的溫度的測量;響應時間快,一般在毫秒級;靈敏度高。
紅外傳感器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是可應用于生產、科研、軍事和醫療等領域的自動檢測器件。例如在選擇性激光燒結、選擇性激光熔融等快速成形技術中,需要保證在燒結過程中工作臺面粉層的溫度達到設定值,這就需要對工作區域熱場溫度進行實時控制,才能夠保證燒結出的制件的質量。因此利用紅外傳感器原理,根據紅外傳感器實時反饋回來的工作區域溫度數據來及時調整加熱器的溫度輸出,以保證新鋪的粉層及時升溫,并且防止粉層加熱后不會出現熱過沖。但在選擇性激光燒結等粉末工作環境中,由于高溫和激光掃描,粉末會產生揮發氣體,很容易結晶在紅外傳感器的探頭表面,此外,滾筒鋪粉時,容易產生揚塵,工作腔體內惰性氣體的流動,使粉末顆粒凝結在探頭表面,從而降低了紅外傳感器探測精度。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提高紅外傳感器探測精度的裝置,即一種紅外傳感器保護裝置,該裝置能極大地減輕在粉塵、煙霧等工作環境中產生的粉塵、煙霧等在紅外傳感器探頭表面的結晶及凝結吸附現象,保證了紅外傳感器工作環境的清潔,提高了紅外傳感器的探測精度。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紅外傳感器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頂蓋、底座,頂蓋包括頂部和頸部,從頂蓋的頂部一側向上延伸形成一圓柱體凸起,圓柱體凸起內部具有進氣口,頂蓋內設有一段與紅外探頭間隙相配合的頂蓋空腔,所述空腔為凸形結構。從頂部與頸部交界處向頂蓋內壁延伸形成一環形槽,所述環形槽的中間截面為耳形結構,該環形槽與所述頂蓋空腔在頂蓋內部形成一個凸臺,使得氣體均勻地分布流通。此環形槽與進氣孔相通。底座設有與紅外傳感器探頭端相配合的底座空腔,底座上內壁與頂蓋頂部通過螺紋連接固定,底座下內壁與紅外傳感器以螺紋形式相接,所述底座連接紅外傳感器的螺紋處開有若干個小通孔,所述小通孔呈均勻排布。頂蓋的頸部內壁、底座上內壁分別與紅外傳感器之間形成一定的環形間隙,底座向下延伸形成底座空腔,所述進氣口、環形槽、間隙、若干個小孔和底座空腔形成氣體通路。
從進氣口輸入惰性氣體后,氣體從進氣口進入頂蓋環形槽,氣體均勻地充滿頂蓋腔體內部,隨后氣體分別通過頂蓋、底座與紅外傳感器之間的環形間隙,氣流在底座下端的通孔中流通,經均勻分布的通孔向紅外傳感器探頭下方腔體處吹出,吹開漂浮于紅外傳感器探頭附近漂浮的粉塵或煙霧。氣流持續輸入與吹出,保證紅外傳感器探頭清潔。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紅外傳感器保護裝置,其底座通孔呈環狀均勻排布,能實現氣體均勻分布的目的,極大地減輕了紅外探頭在粉塵、煙霧等工作環境中導致粉塵、煙霧的結晶及凝結吸附,提高紅外傳感器的探測精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紅外傳感器保護裝置裝配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紅外傳感器保護裝置整體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紅外傳感器保護裝置俯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紅外傳感器保護裝置剖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紅外傳感器保護裝置底座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紅外傳感器可廣泛應用于生產、科研、軍事和醫療等領域,現就應用于選擇性激光燒結設備進行詳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紅外傳感器保護裝置結構如圖1-5所示。
圖1為紅外傳感器保護裝置各部件、元器件連接的相對位置關系。其裝配順序為:先將紅外傳感器10與底座9連接,再連接底座9與頂蓋1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華曙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湖南華曙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35685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