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壓差旋風分離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353027.4 | 申請日: | 2014-06-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76179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22 |
| 發明(設計)人: | 謝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鼎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4C5/26 | 分類號: | B04C5/2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華烽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韓英杰 |
| 地址: | 518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旋風 分離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粉體(氣固)分離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壓差旋風分離器。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旋風分離設備的粉體收集大多利用旋風器下部錐斗來完成,在某些場合會受到高度等安裝因素限制,因此有需要在側面對要分離的粉體進行有效收集。
例如現有技術CN201454707U提供了一種粉塵預處理低壓差干擾式旋風分離器裝置,雖相對于傳統技術有所提高除塵效率,但仍難以實現側面對要分離的粉體的有效收集。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這方面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壓差旋風分離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的旋風分離的粉體收集方式和結構,從而使旋風分離器的應用更加靈活方便,新的分離方式結構簡單可行,可不需要另外提供動力,分離效率理想。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壓差旋風分離器利用流體在流速大的區域壓力小,而流速小的區域壓力大,可以通過利用主旋風體內不同高度因流速不同存在的壓力差,形成壓差力偶,誘發旁路旋風的形成,從而實現粉體的連續分離。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壓差旋風分離器,包括主旋風體為平底,在底部旁路開口作為粉塵分離收集出口,外接一個副旋風體,副旋風體的出口可以連接至主旋風器的入口、側壁等比底部流速高的位置,副旋風體的錐底可對接收集裝置。
更為具體的一種壓差旋風分離器,包括旋風分離器主旋風體1,旋風分離器主旋風體設置有進風口2,位于主旋風體的側壁,旋風分離器主旋風體設置有出風口3,位于主旋風體的頂部,以及旋風分離器副旋風體4,副旋風體位于主旋風?體的下部,旋風分離器副旋風體設置有進風口5,位于主旋風體的下部側壁位置,旋風分離器副旋風體出風口,所述副旋風體的出風口連接在主旋風體的入口或側壁比底部位置氣流速度高的位置。
所述主旋風體優選為平底,在底部旁路設置旋風體進風口5。所述副旋風體進風口5為在底部旁路切向開口,作為進入副旋風體進行粉塵分離收集入口。
所述副旋風體的錐底對接粉體收集裝置。
副旋風體的出風口可以連接至主旋風器的入口、側壁等比底部位置氣流速度高的位置,所述副旋風體的出風口為一個以上的出風口,選自第一副旋風體的出風口6A、第二副旋風體的出風口6B或第三副旋風體的出風口6C。
第一副旋風體的出風口6A、第二副旋風體的出風口6B或第三副旋風體的出風口6C可根據需要收集粉塵的性質,需要不同的、足夠壓差值以便將粉塵導入旁路副旋風體,它們可以各自以獨立方式設計或同時存在以保證設備制造的經濟性和高效率的綜合平衡。
旋風體各組成部件對材料針對不同的應用環境,可以使用金屬、玻璃陶瓷、有機高分子塑料等材料來制造。
一種制備所述壓差旋風分離器的方法,包括,首先制備筒狀或錐斗狀的主旋風體(1)、副旋風體(4)和及副旋風體出口導流裝置,然后在主旋風體開口,再將各部件采用焊接、粘接或扣件的方連接得到壓差旋風分離器。
采用所述的壓差旋風分離器時,氣體中的粉體顆粒以較高速度通過主旋風體切向入口進入圓筒體,氣流旋轉過程中作用在粉體顆粒上的離心力、慣性力和重力,使固體顆粒從氣流中沿筒壁由上向下作旋轉運動,到達平底筒體底部時會在底部做圓周旋轉運動,這時,通過在底部側面開口,使粉體顆粒在離心力、慣性力和重力作用下,不需要很高的風速再沿切向進入副旋風體,這一粉體顆粒濃度高的氣流沿副旋風體壁由上向下作螺旋形旋轉運動,到達副旋風體壁的顆粒物在氣流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沿壁面落入灰斗。
主旋風器底部含顆粒物氣體進入副旋風體的動力來自于壓力差。由于摩擦的存在,主旋風分離器直筒體內由入口至筒底的流速是沿流動方向減小的,同?時,著名的伯努利方程表明,流場中的靜態壓力和動態壓力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在速度高的地方,靜態壓力較低,反之亦然。因此,筒底的靜壓是最高的,副旋風體的出口水平位置只要高過筒底開口位置,即可形成壓差,從而使主旋風體底部含高濃度顆粒物的氣流沿切向進入副旋風體進行分離成為可能。通過設計主旋風體的筒體形狀以及副旋風體出風口的位置形狀,(或者提供動力)可以得到理想的壓差,保證理想的收集效率。
如圖5,6所示,是傳統旋風分離器的排料口結構,其中圖5結構中會導致漩渦尾部會夾帶部分顆粒逃逸,結構圖6是最佳結構,但需要足夠的軸向空間來保證。本實用新型排料(粉體)口結構為圖7結構,不存在漩渦尾部夾帶顆粒逃逸,同時大大降低對軸向空間的要求,為旋風器的使用拓展(如軸向疊加)提供了可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鼎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鼎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35302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按摩花灑
- 下一篇:一種除塵器鎖風排料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