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板式換熱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344579.9 | 申請日: | 2014-06-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2882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05 |
| 發明(設計)人: | 馮占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溥匯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D9/00 | 分類號: | F28D9/00;F28F3/02 |
| 代理公司: | 無錫互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36 | 代理人: | 印蘇華 |
| 地址: | 214192 江蘇省無錫市錫***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板式 換熱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換熱器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板式換熱器。
背景技術
板式換熱器是一種換熱裝置,在制冷工程、反應工程等工業領域中有著重要的應用。APV公司的創始人Richard Seligman博士于1923年設計出世界上第一臺工業用板式換熱器,并于1924年申請了專利US1609971A。該專利中給出了板式換熱器的結構形式,其特點是具有一定波紋形狀的金屬片疊裝在一起形成薄矩形通道,換熱介質則通過板片進行熱量交換。雖然板式換熱器經歷了近百年的改進和發展,但是當前的工業工程中所應用的各種板式換熱器仍然采用專利中的結構形式。更多的變化體現在細節的改進,比如專利CN102721303A中設置成三個介質通道模式,或者如專利CN101460803A中針對換熱介質的流體特性改進換熱板的微觀結構,或者改善板片間的制造與裝配工藝性以及系統密封等。在典型的板片式換熱器中,換熱介質通過矩形板片的上(下)角孔流入,由下(上)角孔流出,其間換熱介質流經矩形腔體。如果把換熱介質通過整個換熱器的阻力分為流經板間的阻力和流經板孔的阻力兩部分,則流經板孔的阻力占總阻力的比例較高。對于高壓、大流量的換熱系統,板孔阻力不僅使系統總的動力損失較大,摩擦發熱嚴重,也因為局部動壓力的劇烈變化使板孔區域易于損壞和泄漏。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板式換熱器,克服上述缺陷,通過對換熱器裝置的結構改進,來解決對于高壓、大流量的換熱系統,板孔阻力不僅使系統總的動力損失較大,摩擦發熱嚴重,而且使板孔區域易于損壞和泄漏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板式換熱器,其包括一個第一模塊組、若干個第二模塊組和一個第三模塊組,若干個所述第二模塊組設置于所述第一模塊組和所述第三模塊組中間,所述第一、二、三模塊組的四周邊緣設有緊固通孔,所述第一模塊組和第三模塊組通過緊固件穿過緊固通孔與第二模塊組固定聯接,所述第一模塊組、第二模塊組和第三模塊組為形狀相匹配的等邊多邊形,所述第一模塊組依次由第一板片、第一墊片、第二板片、第二墊片、第三板片和第三墊片疊加組成,所述第二模塊組依次由第四板片、第一墊片、第五板片、第一墊片、第二板片、第二墊片、第三板片和第三墊片疊加組成,所述第三模塊組依次由第四板片、第一墊片、第六板片疊加組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板式換熱器的一種優選方案,在所述第一模塊組中,所述第一板片包括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所述第一板片與所述第一墊片相接觸的一面為所述第二壁面,所述第一板片與所述第二壁面相對一面為所述第一壁面,所述第二板片包括第三壁面和第四壁面,所述第二板片與所述第一墊片相接觸的一面為所述第三壁面,所述第二板片與所述第二墊片相接觸的一面為所述第四壁面,所述第二板片上設有第一接管通孔,所述第三板片包括第五壁面和第六壁面,所述第三板片與所述第二墊片相接觸的一面為所述第五壁面,所述第三板片與所述第三墊片相接觸的一面為所述第六壁面,所述第一墊片、第二墊片和第三墊片均為框狀結構,所述第一壁面上設置有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接管一端外露于所述第一壁面,另一端貫穿所述第一板片,介質通過第一接管流入由第一板片的第二壁面、第一墊片和第二板片的第三壁面構成的腔體,所述第二接管一端外露于所述第一壁面,另一端貫穿所述第一板片、第一墊片和第二板片的第一接管通孔,介質通過第二接管流入由第二板片的第四壁面、第二墊片和第三板片的第五壁面構成的腔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溥匯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無錫溥匯機械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344579.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矩形平齒翅片管及矩形平齒翅片管換熱管束
- 下一篇:印染廢水熱交換利用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