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頸椎修復枕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343322.1 | 申請日: | 2014-06-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9791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29 |
| 發明(設計)人: | 張曉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曉林 |
| 主分類號: | A47G9/10 | 分類號: | A47G9/10;A61H15/02;A61N5/06;A61M37/00 |
| 代理公司: | 濰坊鳶都專利事務所 37215 | 代理人: | 劉文英 |
| 地址: | 261041 山東省濰坊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頸椎 修復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頸椎修復枕。
背景技術
一個理想的枕頭,能夠在睡眠中解除頸椎肌肉、韌帶的疲勞并達到頸椎復位。頸椎病發病的內因多為腎氣不足而導致元氣耗傷,致使衛陽不固,風寒濕邪乘虛而入,導致頸部經脈閉阻,氣血運行不暢,外因為長期頸椎勞損,椎間盤退變鈣化、頸部軟組織及韌帶鈣化而松弛,致使頸椎突出,壓迫神經,影響大腦供氧供血。其癥狀為頸椎酸痛僵硬,頭暈麻木,肩背疼痛,活動受限,并伴有失眠、多夢,心腦血管患者夜間猝死的機率增大,促使更年期婦女皮膚粗糙,心情抑郁,嚴重者可致癱瘓。?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在睡眠中解除頸椎肌肉、韌帶疲勞并達到頸椎復位的頸椎修復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包括頸枕和連接在頸枕兩端的側枕,所述頸枕內填充有由按摩球和樟木球混合而成的填充物,所述側枕內填充有紅外線棉,所述頸枕和側枕同軸線設置,所述側枕由與頸枕連接端向外端逐漸外擴;頸枕外殼由三塊相同的頸枕片縫制而成,所述三塊頸枕片以頸枕的軸線為中心均勻環布,所述相鄰兩頸枕片依次縫制連接從而形成頸枕外殼;所述每個側枕外殼由三塊相同的側枕片縫制而成,所述三塊側枕片以側枕的軸線為中心均勻環布,所述相鄰兩側枕片依次縫制連接并且三塊側枕片的外端部縫合從而形成側枕外殼,所述每塊頸枕片的兩端分別與其位于同一面的側枕片的內端縫制為一體,從而使頸枕和側枕分別形成三個相同的枕面。
所述按摩球為黃豆。
所述頸枕內設有填充袋,所述填充袋內填充有黃豆和樟木球。
所述側枕片的尺寸由內端向外端先逐漸增大、后逐漸減小。
所述頸枕片呈矩形。
所述兩側枕的外端部分別填充有樟木球。
所述其中一相鄰兩頸枕片的連接處設有拉鏈。
所述樟木球的直徑為1-2cm。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中根據人體力學,使枕頭緊密結合頸椎生理曲度,頸枕部分使用黃豆和樟木球組成的填充物,實現千點支撐、自然托舉、全方位按摩、頂推復位。樟木球通過香薰,醒腦開竅,采中藥四氣五味和升降沉浮歸經之理,達到鎮靜安神,理氣解郁,防菌抗螨,外病內調,標本兼治。使用遠紅外棉作為側枕的填充物,遠紅外棉可釋放遠紅外線,可活化頸部細胞的再生能力,調節中樞神經,加速微循環,活血通絡,溫經驅寒,平松韌帶,促進頸椎健康復位。本實用新型純天然養護,無任何毒副作用,使頸椎病一睡了之。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頸椎修復枕包括與人體生理曲度相適應的頸枕1和連接在頸枕1兩端的側枕2,頸枕1內填充有由按摩球和樟木球混合而成的填充物,側枕2內填充有紅外線棉,頸枕1和側枕2同軸線設置,側枕2由與頸枕1連接端向外端逐漸外擴。
頸枕1外殼由三塊相同的頸枕片縫制而成,頸枕片大體呈矩形,三塊頸枕片以頸枕1的軸線為中心均勻環布,相鄰兩頸枕片依次縫制連接從而形成頸枕1外殼,其中一相鄰兩頸枕片的連接處設有拉鏈,方便填充物的填充及修復枕外殼的清洗;每個側枕2外殼由三塊相同的側枕片21縫制而成,側枕片21的尺寸由內端向外端先逐漸增大、后逐漸減小,三塊側枕片21以側枕2的軸線為中心均勻環布,相鄰兩側枕片21依次縫制連接并且三塊側枕片21的外端部縫合從而形成側枕2外殼,所述每塊頸枕片的兩端分別與其位于同一面的側枕片21的內端縫制為一體,從而使頸枕1和側枕2分別形成三個相同的枕面。頸枕片和側枕片21可選用優質的透氣性好的棉布制成。
本實用新型中按摩球可選用天然的黃豆,黃豆的大小及圓度極適合作為按摩球使用,按摩球也可選用其他類似大小、硬度的球狀物。為方便在頸枕1內填充填充物并將頸枕1調整到適合使用者使用的狀態,可將黃豆和樟木球填充在填充袋內,再將填充袋裝入頸枕1內進行調整,填充袋可選用透氣性良好的棉布制成,保證樟木球的氣味可以逸出。為更好的達到香薰的效果,在兩側枕2的外端部分別填充有樟木球。所有樟木球的直徑為1-2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曉林,未經張曉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34332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表面解吸常壓化學電離源的離子遷移譜裝置
- 下一篇:智能瀝青軟化點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