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攝像鏡頭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343000.7 | 申請日: | 2014-06-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56250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08 |
| 發明(設計)人: | 鈴木久則 | 申請(專利權)人: | 康達智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2B13/18 | 分類號: | G02B13/18;G02B13/06;G02B13/00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權太白;謝麗娜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攝像 鏡頭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便攜電話機或智能手機等便攜終端、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個人數字助理)等所搭載的、使用比較小型且薄型的CCD傳感器或CMOS傳感器等固體攝像元件的相機模塊中搭載的攝像鏡頭。
背景技術
近年來,在便攜電話機、智能手機等便攜終端、PDA等設備中搭載的相機性能具備與高像素化對應的高分辨率。此外,為了提高這些設備的便利性、設計性等,內置的相機模塊的小型化、薄型化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同時,對于組裝到相機模塊中的攝像鏡頭,也強烈要求高分辨率、小型化、薄型化以及明亮的鏡頭系統(即小F值),并且強烈要求能夠在寬范圍拍攝被攝體的像、與寬視場角對應。
作為上述設備中搭載的攝像鏡頭,為了適應近年來的高像素化的潮流,提出了很多4枚構成或5枚構成的攝像鏡頭。但是,4枚構成的攝像鏡頭由于透鏡枚數較少,雖然適于小型化,但在像差校正方面現在已經不夠充分,在實現更高分辨率化方面存在界限。此外,5枚構成的攝像鏡頭雖然通過透鏡枚數的增加而易于進行像差校正,是對實現高分辨率化、高性能化有利的構成,但反之是對近年來的小型化及薄型化不利的構成。
作為解決這種問題的構成,本實用新型的申請人提出了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攝像鏡頭。即,在4枚構成的攝像鏡頭中,通過在一個透鏡面形成衍射光學面,而不用增加構成枚數就實現了高分辨率化及高性能化。
在專利文獻1中,本實用新型的申請人公開了如下的攝像鏡頭:從物體側依次配置雙凸形狀的第1透鏡、雙凹形狀的第2透鏡、凹面朝向物體側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的作為彎月形透鏡的第3透鏡、以及雙凹形狀的第4透鏡而構成,所有的透鏡面由非球面形成,且在第1透鏡的物體側的面至第3透鏡的物體側的面中的任一面形成發揮顏色分散功能的衍射光學面,所有的透鏡由塑料材料形成。
在先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15587號公報
實用新型內容
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攝像鏡頭實現了具有F值為2.4左右的明亮度、色像差和各像差得到良好校正的小型的攝像鏡頭。根據專利文獻1,通過使第2透鏡的光焦度為負并且對第2透鏡采用高色散的材料、在鏡頭系統的最適合的位置形成衍射光學面,相比現有的由4枚構成的攝像鏡頭,可以良好地校正軸上及軸外的色像差并達成高成像性能。但是,為了實現近年來要求逐漸增高的、維持寬視場角、明亮、小型化且高成像性能的攝像鏡頭,需要進一步的改良。即,塑料材料除了選擇受限之外,一般來說高色散的材料因二次曲線的部分色散特性而殘存的色像差的校正會成為問題。通過在最適合的透鏡面形成1面衍射光學面,雖然相比現有的折射透鏡能夠進行良好的色像差校正,但難以進一步改善因上述的材料特性的問題而產生的尤其是倍率色像差,成像性能的進一步提高存在界限。
本實用新型鑒于上述問題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攝像鏡頭,其視場角較寬、明亮且小型,同時能夠良好地校正各像差,此外,相比采用了現有的衍射光學面的攝像鏡頭能夠進一步校正色像差,能夠實現高成像性能。
另外,在此所說的攝像鏡頭的小型化是指光學全長TTL為約5.0mm以下、與攝像元件的有效攝像面的對角線的長度2ih之比、即TTL/2ih為1.0以下的水平。即,與攝像元件的尺寸相比光學全長被抑制得較短,從而有助于相機模塊的低背化,有助于薄型化日益發展的便攜終端設備的設計。另外,光學全長是指拆下了紅外截止濾光片等時的、光學系統中位于最靠物體側的光學元件的物體側的面至攝像面為止的光軸上的距離。
本實用新型的攝像鏡頭是一種固體攝像元件用的攝像鏡頭,從物體側朝向像面側依次由凸面朝向物體側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鏡、凹面朝向像面側且具有負的光焦度的第2透鏡、凸面朝向像面側且為彎月形形狀并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鏡、以及在光軸附近凹面朝向物體側和像面側且具有負的光焦度的第4透鏡構成。在第1透鏡至第3透鏡的任一面形成第1衍射光學面,在第4透鏡的物體側的面形成第2衍射光學面。進而,在該構成中,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
(1)0.0<r6/r7<0.1
其中,r6為第3透鏡的像面側的面的曲率半徑,r7為第4透鏡的物體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康達智株式會社,未經康達智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34300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CT閱片用支架
- 下一篇:一種自承骨架式引入光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