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生物質鍋爐燃料輸送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341939.X | 申請日: | 2014-06-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0765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29 |
| 發明(設計)人: | 岳秀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岳秀宇 |
| 主分類號: | F23K3/14 | 分類號: | F23K3/14;F23B4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戴武軍 |
| 地址: | 2760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物 鍋爐 燃料 輸送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鍋爐燃燒器,具體地說是一種生物質鍋爐燃料輸送裝置。
背景技術
生物質燃料是指將生物質材料燃燒作為燃料,一般主要是秸稈、鋸末、甘蔗渣、稻糠等農林廢棄物,主要區別于化石燃料。生物質燃料的應用,實際主要是生物質成型燃料,是將農林廢物作為原材料,經過粉碎、混合、擠壓、烘干等工藝,制成各種成型(如塊狀、顆粒狀等)的,可直接燃燒的一種新型清潔燃料。生物質燃料具有可再生、清潔環保等特點,但同時也存在熱能低、消耗量大、燃燒速度慢、容易結渣等不利因素,現有的鍋爐燃料供給裝置有的無法連續供料,不能用于生物質燃料,有的雖然可以連續供料,但由于可靠性差,長時間連續運行故障率高,這些不利因素都限制了生物質燃料的廣泛應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運行可靠、可自動連續供料、自動除渣的生物質鍋爐燃料輸送裝置,為生物質燃料的推廣和使用提供方便。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所述生物質鍋爐燃料輸送裝置包括燃燒室和燃料倉,所述燃燒室的下端設有進料口,燃料倉的下端設有出料口,傾斜設置的絞龍的上端連接進料口,傾斜設置的送料管的上端固定連接在出料口,所述送料管的下端連接在絞龍的中段,所述絞龍中軸的下端固定安裝渦輪,送料電機通過蝸桿與渦輪傳動連接。
所述燃燒室的下端設有轉盤,所述轉盤上設有與進料口相匹配的通孔,固定安裝在燃燒室的下端的轉盤電機與所述轉盤傳動連接。
所述燃燒室是由內壁和外壁構成的夾層結構,所述轉盤安裝在所述內壁和外壁之間的夾層中,所述內壁上設有通風孔,所述燃燒室的夾層通過風道連通鼓風機。
由于采用了上述結構,該生物質鍋爐燃料輸送裝置結構簡單、可自動連續供料,彌補生物質燃料熱能低的缺陷;采用獨特的絞龍頂推式供料,下方的燃料推進時可以自動清除殘渣,避免爐膛結渣影響燃燒效果。絞龍送料結構簡單,運行可靠;設置在進料口的轉盤結構可以在絞龍停止工作的時候將進料口封閉,避免火焰蔓延到絞龍和燃料倉中。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轉盤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生物質鍋爐燃料輸送裝置包括燃燒室1和燃料倉2,所述燃燒室1的下端設有進料口,燃料倉2的下端設有出料口,傾斜設置的絞龍3的上端連接進料口,傾斜設置的送料管4的上端固定連接在出料口,所述送料管4的下端連接在絞龍3的中段,絞龍3與送料管4呈Y形連接。所述絞龍3中軸的下端固定安裝渦輪5,送料電機6通過蝸桿與渦輪5傳動連接。送料電機6工作的時候,通過蝸桿帶動渦輪和絞龍3旋轉,就可以將生物質燃料從低處輸送到高處,并通過燃燒室1下端的進料口送入燃燒室內腔中。
所述燃燒室1的下端設有轉盤7,如圖2所示,所述轉盤7上設有與進料口相匹配的通孔8,固定安裝在燃燒室1的下端的轉盤電機9與所述轉盤7傳動連接。轉盤電機9通過控制電路與送料電機6實現聯動,送料電機6工作的時候轉盤電機9驅動轉盤7轉動使通孔8與進料口對接,打開絞龍3與進料口的通道,生物質燃料可以順利進入燃燒室;送料電機6停止的時候,轉盤電機9驅動轉盤7旋轉180度,使通孔8與進料口錯開,轉盤7將絞龍3與進料口之間的通道關閉,這樣可以防止燃燒室中的火焰向下蔓延到絞龍中。
所述燃燒室1是由內壁和外壁構成的夾層結構,所述轉盤7安裝在所述內壁和外壁之間的夾層中,所述內壁上設有通風孔10,所述燃燒室1的夾層通過風道連通鼓風機11。鼓風機11通過通風孔10向燃燒室內吹風,有助于燃料的充分燃燒并降低煙塵污染。
燃燒室1中的燃料從表層開始燃燒,隨著表層燃料的燃燒,下方的燃料上升將表層燃料分散頂開,燃料在不斷翻動的狀態下燃燒,既能提高燃燒效率又能防止燃料因靜態燃燒而結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岳秀宇,未經岳秀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34193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