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抗滑型懸索橋索夾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315530.0 | 申請日: | 2014-06-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23909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05 |
| 發明(設計)人: | 蘇傳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傳海 |
| 主分類號: | E01D19/16 | 分類號: | E01D19/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漢市武漢經濟***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抗滑型 懸索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懸索橋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抗滑索夾。
背景技術
懸索橋主纜一般由若干鍍鋅高強鋼絲、鍍鋅高強鋼絲繩、鍍鋅高強鋼絞線緊密集成,索夾是主纜與吊索的連接件,吊索在橋梁立面內一般沿豎向布置。
現有技術中,索夾一般采用兩片式,兩片半圓環形索夾壁在主纜外圍對合,并通過螺桿連接,通過給螺桿施加拉力,使索夾壁因受拉而減小內徑,從而牢牢握住從索夾中通過的主纜。為使索夾與主纜接觸面充分密貼,索夾壁一般采用延伸率高的鑄鋼材料,同時為了讓索夾壁受拉時能夠充分變形以適應主纜形狀,索夾壁厚度不能太大,這限制了單位長度的索夾壁的承拉能力,兩片索夾的連接螺桿一般沿主纜軸線方向單排排列,使得索夾沿主纜軸向的長度較大。
現有的索夾技術采用摩擦力來抗滑。主纜同索夾的接觸面介質為金屬材料,適用粘著-犁溝摩擦理論,工程實踐中一般采用更方便使用的庫倫摩擦理論。根據庫倫摩擦理論,在接觸面上產生摩擦力的充要條件是:接觸面的摩擦系數大于零、接觸面上存在壓力和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具有相對滑動或具有相對滑動的趨勢。索夾與主纜絲股的接觸面經過熱噴鋅(鋁)處理,抗滑設計時一般取0.15的摩擦系數;索夾內的主纜表面承受著較大夾緊力;索夾處吊索軸力沿主纜切向的分力一般非零,使主纜與索夾接觸面存在切向滑動力,使索夾具有向主纜較低位置滑動的趨勢。上述三個因素是現有技術中索夾與主纜間通過摩擦力抗滑的基本原理。
根據庫倫摩擦理論,提高接觸面的摩擦系數是增強抗滑能力的一個途徑。但在工程實踐中,因索夾內主纜絲股受索夾夾緊力作用,接觸應力較大,在索夾出口處還存在較高局部應力,主纜的軸向疲勞強度對接觸面介質敏感,索夾一般采用鑄鋼,與主纜的接觸面需作熱噴鋅(鋁)處理,干膜厚度一般不小于200um,在不降低現有主纜疲勞強度的前提下,是否還有能提供更高摩擦系數的接觸面介質材料,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根據粘著-犁溝摩擦理論可知,在不改變接觸面介質的材質的條件下,想要提高接觸面摩擦系數是非常困難的。
根據庫倫摩擦理論,抗滑力大小與接觸面壓力成正比,增強接觸面上的壓力也是提高索夾抗滑力的一條途徑,這又包括維持索夾長度不變增強單位長度索夾與主纜間接觸壓力強度、及維持單位長度索夾與主纜間接觸壓力強度不變加長索夾,這兩種措施。但前者會導致索夾內主纜空隙率進一步降低,為防止索夾出口處主纜絲股局部應力過高,一般將索夾內外的主纜絲股空隙率差別限制在2%以內,可見單位長度索夾與主纜接觸面上的壓力是不能隨意提高的。現有技術為了增加索夾抗滑力,所采取的主要方法就是增加索夾沿主纜的長度。
現有的索夾技術的一個缺陷是,索夾夾緊力只在索夾內壁和主纜外緣這一個接觸面上可產生抗滑摩擦力,導致單位長度的索夾抗滑能力較低、索夾較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新型懸索橋索夾。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抗滑型懸索橋索夾,包括在索夾內的主纜絲股間增加的一種與索夾壁連接的抗滑裝置,可利用原本在索夾內主纜絲股間傳遞的夾緊力來產生新的抗滑摩擦力,使索夾抗滑能力得到提升,解決單位長度的索夾抗滑能力較低、索夾較長的問題。
為此,具體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懸索橋索夾,是懸索橋主纜和吊索的連接件,包括兩片對合并用螺桿連接的索夾壁,吊索與索夾壁連接,構成主纜的若干絲股從索夾壁圍成的圓孔中通過,主纜表面與索夾壁內側面緊密接觸,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主纜抗滑裝置,該主纜抗滑裝置從索夾內的主纜絲股間通過,并在兩片索夾壁對合處附近與索夾壁連接。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一是抗滑原理可靠。本實用新型沿用了現有技術中的摩擦抗滑原理,現代懸索橋實踐已經證明摩擦抗滑原理既有效又可靠。在本實用新型中,與主纜絲股直接接觸的索夾壁內側面及抗滑裝置表面的材料及表面膜大體一致,具有大致相同的摩擦系數;抗滑裝置與索夾壁連接,可以傳遞沿主纜軸線方向的力,即主纜絲股相對于抗滑裝置及索夾壁的相對滑動趨勢的方向是一致的,即摩擦力的方向是一致的。在現有技術中,作用在圓形截面主纜表面上的索夾夾緊力,通過主纜絲股傳遞互相抵消以維持主纜絲股在索夾內的受力平衡狀態,即主纜內部絲股間在任意方向上均存在壓力,該壓力的集度同主纜表面與索夾壁內側面間的索夾夾緊力的集度相一致。在本實用新型中,抗滑裝置從主纜絲股間通過,上下兩面都與主纜絲股接觸,并參與主纜絲股間索夾夾緊力的傳遞過程,即在抗滑裝置與主纜絲股接觸的兩個表面上,都承受著與索夾夾緊力集度相同的壓力,從而巧妙地增大了作用在抗滑索夾與主纜絲股的全部接觸面上的壓力的總和,實現了抗滑摩擦力的提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傳海,未經蘇傳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31553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橋梁板吊裝的工具
- 下一篇:懸索橋主纜預整型單元索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