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人工牙根植體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307416.3 | 申請日: | 2014-06-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33231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01 |
| 發明(設計)人: | 賴文福;林建州;黃茂栓;林武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臺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C8/00 | 分類號: | A61C8/00;A61K6/02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人工 牙根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人工牙根植體,尤指一種具有多個側面通孔及中空通孔的人工牙根植體。
背景技術
中國臺灣每年植牙數量高達30萬顆以上,在市面上有多達數十種的人工牙根產品。牙根植體是為一種骨內植體(endosseous?implant),一般多以純鈦或鈦合金所制成,再以手術方式植入上或下頷牙弓的骨骼內,以提供人工牙齒的支撐及恢復患者的咀嚼功能。
此外,植牙的成功與否,需要考慮到許多因素,例如,骨質、骨量、植體幾何形狀與表面性質等。因此,牙根植體在骨槽中的骨整合及承受咀嚼力負荷下的穩固度相當重要。因而有許多關于牙根植體表面結構與處理的方法的研究,以提升植牙早期骨愈合和穩固性。
以往,牙根植體大部分設計為具有圓弧形端部及外表面具有漸進式的螺紋,該漸進式螺紋對應于植入齒槽骨的海綿骨內;此外,該牙根植體包含外表面具有環狀螺紋的冠狀部以及連接槽孔,該環狀螺紋對應于該齒槽骨皮質骨處。然而,此種結構的牙根植體造成不必要的牙齒組織破壞,并造成將植體旋入時而產生靜水壓(Hydrostatic?Pressure),而壓迫下顎神經(mandibular?nerve),或頷下神經(mental?nerve),進而引起知覺麻痹;甚至破壞上顎竇膜(sinus?membrane)造成竇穿孔(sinus?perforation)或鼻竇炎。
有鑒于此,目前亟需要一種能平衡牙齒壓力、避免壓迫神經以提升穩定度的人工牙根植體,以解決已知技術所產生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種人工牙根植體,以能分散將植體旋入時所產生的靜水壓,避免壓迫下顎神經或頷下神經;及避免破壞上顎竇膜。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種人工牙根植體,以能涂布膠原蛋白或長效型抗生素,膠原蛋白膜涂布可以增進體表面親水性,降低鉆孔所引發的微小傷口,加速傷口愈合,長效型抗生素涂布可以消滅根尖病變或牙周病灶,亦可增加骨骼接觸面積以提升穩定度。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人工牙根植體,包括:牙根本體部,其外表面具有細螺紋部及圓弧螺紋部,該細螺紋部位于該牙根本體部的上方表面,該圓弧螺紋部位于該牙根本體部的下方表面;以及牙根頸部,該牙根頸部具有牙冠接合部位,且該牙根頸部位于該牙根本體部頂部;其中,該牙根本體部可具有多個側面通孔,所述側面通孔位于該圓弧螺紋部并貫通該牙根本體的外表面及內表面;該牙根本體部可具有中空通孔,該中空通孔可由該牙根本體底部向上延伸并與所述側面通孔連通而成。
于本實用新型的人工牙根植體中,牙根本體部的中空通孔可增加約1/5與骨骼接觸面積(bone-to-implant?contact,BIC),以提升牙根本體部與骨頭穩定度。由此,本實用新型可通過提供牙根本體部的側面通孔及中空通孔設計,用以增加與骨骼接觸面積并提升穩定度,還避免人工牙根植體壓迫神經造成知覺麻痹,及破壞上顎竇膜。
于本實用新型的人工牙根植體中,牙根本體部的外表面可為一斜面,使該細螺紋部具有較大截面積,該圓弧螺紋部具有較小截面積,也就是說,牙根本體部的截面積由細螺紋部朝向圓弧螺紋部逐漸縮小,用以提供牙根本體底部的中空通孔設計。此外,于前述本實用新型的人工牙根植體中,牙根本體部的外型可為圓柱狀設計,作為用于后牙使用的人工牙根本體,或者,牙根本體部的外型可為圓錐狀設計,作為用于前牙使用的人工牙根本體。
于本實用新型的人工牙根植體中,牙根本體部的側面通孔數目可依據使用者需求或人工牙根本體結構而任意變化,其中,較佳為牙根本體部可含有2~5個側面通孔,更佳為牙根本體部可含有3個側面通孔。
于本實用新型的人工牙根植體中,牙冠接合部位內表面可具有內螺紋部,用以組設固定人工牙根植體所需的牙冠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臺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臺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30741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