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能量加強的定向聚能爆破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20307125.4 | 申請日: | 2014-06-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28912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蘇洪;顏事龍;李萍豐;歐立明;閆黎宏;龔悅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F42D1/00 | 分類號: | F42D1/00;F42D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2001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能量 加強 定向 爆破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能量加強的定向聚能爆破裝置,屬于工程爆破領域。
技術背景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瑞典科學家發(fā)明了光面爆破技術,自此光面爆破技術在全世界范圍興起,我國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引進該技術以來,在井巷和隧道爆破、露天臺階爆破、硐室爆破、水下爆破中進行了大量的應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國在光面爆破施工中大多采用密集打孔、柱狀裝藥。密集打孔會使打孔工作量大影響施工效率,柱狀炸藥爆炸時能量均勻向四周擴散,不僅不能使炸藥的能量集中在光面斷裂的切縫方向上,還會對周邊圍巖造成破壞,影響光面爆破效果。對極硬巖石、特殊鋼材等進行光面爆破或定向切割爆破時候,普通的爆破器材因其能量不夠或聚能效果不佳不能達到良好的光面爆破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量加強的定向聚能爆破裝置,旨在解決爆破施工中的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能量加強的定向聚能爆破裝置包括帶有聚能槽的裝藥套管、套管蓋、空心間隔器、能量加強器和導向棍。
裝藥套管的聚能槽里面裝有能量加強器,能量加強器為金屬圓球。當炸藥通過聚能槽匯聚的能量能夠達到光面爆破或切割爆破的效果時,就不需要加能量加強器,當炸藥通過聚能槽匯聚的能量不能夠達到光面爆破或切割爆破的效果時,可以通過加入金屬圓球來定向增加爆破能量達到爆破效果。圓柱形藥腔外側有圓柱形空心間隔器,可根據不耦合系數來調整間隔器的尺寸。如果不需要不耦合裝藥,圓柱形藥腔外側可不必有空心間隔器。
圓柱形空心間隔器可根據空腔里裝填的物質不同分為不同的間隔方式,如空腔里不裝填任何物質,則為空氣間隔裝藥;空腔里如果裝有海綿等柔性物質則為柔性間隔裝藥,不耦合裝藥可增加對周圍圍巖的保護;空腔里裝水為水耦合裝藥,解決了煤礦平巷爆破中不容易使用水耦合裝藥的難題,有效的降低了粉塵濃度和有毒氣體含量。
據試驗表明當聚能穴離所爆破的對象一定距離的時候聚能效果最好,所以空心間隔器還起到了加強聚能效果的作用。
套管蓋由能精確定位聚能爆破裝置切割方向的定位凹槽、用于線路連接的光孔和具有固定套管蓋作用的固定槽組成,導向棍插入定位凹槽里精確定位光面爆破裝置爆破切割方向。
裝藥套管的材質可以根據爆破對象的不同分為PVC材質和金屬材質,當爆破對象為極其堅固的巖石和極難被爆破的對象時,一般使用金屬材質,這時候藥型罩為金屬藥型罩。當已經使用金屬材質的裝藥套管和猛度、爆速都非常高的炸藥還不能達到很好的光面爆破效果的時候,就要使用能量加強器,通過添加金屬圓球來再次增加爆破切割的能量,
該裝置可以用直接從炸藥廠運送的藥卷,也可以使用現場混裝車生產的炸藥。當炸藥爆炸時,爆轟產物首先向藥柱四周飛出,遇到V型藥型罩的時候,便沿著藥型罩的表面垂直方向飛出,由于飛出的速度相等,藥形對稱,爆轟產物便聚集在軸線上,匯聚成一股速度和壓力都很高的聚能流,這是第一次聚能。當聚能流遇到小圓球的時候,會使金屬小圓球高速運動,獲得巨大的動能。小圓球緊跟著爆轟產物作用于裂隙上,就像鋒利的刀片一樣把巖石切開。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是:普通裝置通過加強炸藥猛度和藥形罩材質還不能達到很好的爆破效果時,本實用新型聚能爆破裝置可通過加入金屬小圓球來達到加強聚能實現爆破要求的目的。因本裝置外側有空心間隔器,所以還可實現不同形式的間隔裝藥,并且空心間隔器不僅起到了保護保留巖體的作用還起到了加強聚能的作用,有效的解決了現有裝置聚能不佳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能量加強的定向聚能爆破裝置主視圖
圖2為圖1中的A-A剖視圖
圖3為套管蓋俯視圖
圖4為套管蓋主視圖
圖5為導向棍主視圖
圖6為導向棍I-I剖視圖
圖中:1-藥腔,2-裝藥套管,3-空心間隔器,4-能量加強器,5-V形聚能腔(藥型罩),6-定位凹槽,7-光孔,8-固定槽,9-導向棍。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理工大學,未經安徽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30712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