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工業難降解廢水的深度處理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305065.2 | 申請日: | 2014-06-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5999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26 |
| 發明(設計)人: | 邢向軍;王彥成;盧先春;張小亮;王義尚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碧水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7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麗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彭麗芳 |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海***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工業 降解 廢水 深度 處理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業廢水處理系統,尤其涉及一種工業難降解廢水的深度處理系統,特別涉及制藥、化工、石油、石化、煤化工和鋼鐵行業領域的一種工業難降解廢水的深度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國內現代工業經濟的迅猛發展,工業難降解廢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目前國內外對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的處理尚沒有成熟的方法,從而導致大量工業廢水處理較難達到排放標準,流入江河湖泊給環境造成較嚴重的污染,勢必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近年來各地政府部門對企業污水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更好的利用污水資源,減少污水的排放,實現循環利用成為企業一項重要的任務。
工業難降解廢水深度處理是實現節水減排、控制水污染的重要途徑。工業難降解廢水水質隨生產工藝和生產方式的不同成分比較復雜,具有以下特點:(1)有機污染物質量濃度高,化學需氧量COD含量較高;(2)可生化性差,主要是含有一些如高級脂肪烴、多環芳烴、多環芳香化合物等難降解有機污染物;(3)大多數工業廢水質水量變化較大,含鹽量高,難以直接采用常規處理后回用,如果未經處理而直接排放,將對水環境產生嚴重的污染。因此,迫切需要尋找高效降解污染物的處理方法是解決工業難降解廢水處理難題的關鍵。
當前工業廢水處理中所采用的處理系統主要有臭氧催化氧化工藝、反滲透工藝、生物流化床工藝處理系統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存在以下問題:大多數工業廢水經過二級處理后,生化性較差,如直接采用生物流化床工藝設備處理,處理效果不理想,COD等相關指標的去除率達不到回用的標準;如直接采用臭氧催化氧化工藝設備處理,臭氧利用率較低,則處理成本較高,經濟效益較差。需要尋找一種高效的臭氧氧化催化工藝處理系統,這種系統能大大提高臭氧利用率,降低運行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工業難降解廢水的深度處理系統,克服了現有工業難降解廢水處理工藝系統中存在的不足,該處理系統能快速降解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質,且易于操作管理,運行費用較低,處理后的廢水COD去除率達到65%以上,使出水COD到達50mg/L以下。
本實用新型基于以下原理:
針對工業廢水的水質特征和現有處理系統存在的問題,為了提高臭氧利用率及氧化效果,采用添加臭氧催化氧化工藝系統處理方式,將廢水中高分子化合物直接氧化或是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降低COD的同時提高廢水B/C值,即生化需氧量與化學需氧量的比值,為后續生化處理廢水創造良好條件;采用流化床生物膜工藝,這是基于結構填料的生物流化床處理系統,其優點是處理負荷高,提升反應池的處理能力和處理效果,基建費用小,將臭氧催化氧化與流化床生物膜工藝的高效、經濟性結合而探尋的一種工業難降解廢水的深度處理系統,具有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工業難降解廢水的深度處理系統,包括廢水調節池,及通過輸送泵連接的高效澄清池、浮渣池、監測水池,所述高效澄清池通過輸送泵連接有臭氧氧化池;所述臭氧氧化池通過輸送泵連接有穩定池和生物流化床(A池/O池);穩定池和生物流化床(A池/O池)串聯,穩定池起到消除殘余的臭氧,以防對后續生化系統造成影響,生物流化床(A池/O池)作用是通過大量微生物富集到懸浮生物載體填料上提高生化處理效率,降低污水處理水力停留時間。
在所述生物流化床A池中進行缺氧反硝化,硝態氮在缺氧環境之下發生反硝化反應,生成氮氣釋放到大氣中,完成了脫氮。在所述生物流化床O池中,氨氮在有氧的環境下,在亞硝酸菌和硝酸菌的作用下發生硝化反應,轉化成硝態氮;所述生物流化床(A池/O池)通過輸送泵連接有氣浮沉淀池;所述氣浮沉淀池與所述浮渣池和監測水池分別連接。
所述臭氧氧化池與臭氧發生器連接;所述臭氧發生器產生臭氧,與廢水進行催化氧化反應,將結構穩定的有機污染物氧化成結構不穩定的易于微生物降解的物質,或被徹底氧化分解成H2O、CO2等無害的無機物。
在所述氣浮沉淀池池內和池外輸送線路之間設有溶氣罐。所述溶氣罐實現了水和空氣的充分接觸,空氣通過泵送入壓力溶氣罐,在0.5Mpa壓力下被強制溶解在水中,在突然釋放的情況下,溶解在水中的空氣析出,形成大量至密的微氣泡群在緩慢上升過程中吸附在懸浮物密度下降而上浮,達到去除懸浮物(SS)和化學需氧量(COD)的目的。
所述高效澄清池與所述浮渣池連接;
所述氣浮沉淀池與所述浮渣池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碧水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北京碧水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30506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