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車用前擾流器組合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92557.2 | 申請日: | 2014-06-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5835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26 |
| 發明(設計)人: | 趙亞芳;尹章順;秦鵬;居小敏;閆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37/02 | 分類號: | B62D37/02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譚佐晞;嚴志軍 |
| 地址: | 201206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用前擾流器 組合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車身領域,特別是一種汽車擾流器。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同時伴隨著油價的上漲,節油裝置便顯得非常重要。
通常而言,汽車領域常采用帶翻邊的前擾流器,能夠非常有效的提高空氣動力學性能,降低風阻系數,改善油耗,并有效提高前端進氣,改進車輛的熱性能。
因此,汽車領域對這種帶翻邊的前擾流器的研發更為重視。在此基礎上,研發一種汽車多用途而且便于安裝維修的降阻節油導流板裝置尤為重要。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用前擾流器組合結構,其可以降低風阻系數,從而降低油耗。
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所提供的車用前擾流器組合結構,其可以提高前端進氣,改善整車的熱性能。
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所提供的車用前擾流器組合結構,其可以提高整車的空氣動力學性能以及PTC性能,從而使整車性能最優。
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所提供的車用前擾流器組合結構,其安裝方便,降低了模具費用。
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所提供的車用前擾流器組合結構,其離地有一定高度,從而保證整車在行駛過程中不會刮擦。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車用前擾流器組合結構,其包括圓弧形的前擾流器以及分別設置于所述前擾流器兩側上的鏟形翻邊。
進一步的,其中所述前擾流器以及設置于其上的所述翻邊為一體式結構。
進一步的,其中所述前擾流器與所述翻邊連接的前端處橫向第一配接位置關系范圍在290~293mm內。優選的,其值為291.5mm。
進一步的,其中所述前擾流器與所述翻邊連接的頂端處縱向第二配接位置關系范圍在13~15mm內。優選的,其值為13.8mm。
進一步的,其中所述前擾流器與所述翻邊連接的中部處縱向第三配接位置關系范圍在8.5~10mm內。優選的,其值為9.3mm。
進一步的,其中所述前擾流器與所述翻邊連接的后端處橫向第四配接位置關系范圍在36?~39?mm內。優選的,其值為37.6mm。
進一步的,其中所述前擾流器連接于前保上。
進一步的,其中所述前擾流器與所述前保連接的一端處縱向第五配接位置關系范圍在11~14mm內。優選的,其值為12.7mm。
進一步的,其中所述前擾流器與所述前保位于所述一端與中部中間位置處的縱向第六配接位置關系范圍在19~21?mm內。優選的,其值為20.2mm。
進一步的,其中所述前擾流器與所述前保連接的中部處縱向第七配接位置關系范圍在22~25mm內。優選的,其值為23.7mm。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涉及的前擾流器組合結構,具有以下優點:1.?降低風阻系數,降低油耗;2.??提高前端進氣,改善整車的熱性能;3.?提高整車的空氣動力學性能以及PTC性能,使整車性能最優;4.?將翻邊和前擾流器制作成一體式,然后與前保進行集成,使安裝方便,并降低了模具費用;5.?帶翻邊的前擾流器離地有一定高度,從而保證整車在行駛過程中不會刮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車用前擾流器組合結構的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車用前擾流器組合結構的仰視圖。
圖3是圖1所示的車用前擾流器組合結構,其中一半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4是圖1所示的車用前擾流器組合結構連接于前保上后的局部放大圖。
圖5是圖1所示的車用前擾流器組合結構連接于前保上后的仰視圖。
圖中的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9255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氣壓仿生爬桿機器人
- 下一篇:橡膠套帶翻轉軸限位總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