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轉向架懸掛系統參數測試試驗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86522.8 | 申請日: | 2014-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2940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05 |
| 發明(設計)人: | 梁樹林;張鵬;譚富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17/10 | 分類號: | G01M17/10 |
| 代理公司: | 長春眾益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22211 | 代理人: | 余巖 |
| 地址: | 130061 ***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轉向架 懸掛 系統 參數 測試 試驗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轉向架懸掛參數測試試驗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包括轉向架懸掛系統靜態參數和動態參數測試的試驗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鐵路行業的不斷進步和軌道車輛的不斷提速,軌道車輛的運行性能對參數特性的依賴愈來愈強。大量研究成果已經證明了轉向架懸掛參數的取值與車輛行駛安全性和乘客舒適性具有直接的關系,各系懸掛剛度過大或過小都會影響到列車的運行性能,轉向架懸掛剛度參數是評價軌道列車運行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
現在,我國也已逐漸重視對軌道車輛特性參數的試驗研究,一些國內的軌道車輛生產廠也已建立了自己的參數測試臺,以進行轉向架各項參數的測定和研究。但目前的參數測試臺自動化程度低,施加載荷是通過砝碼器或者千斤頂來實現,試驗操作極不方便,試驗效率很低,測試精度差,而且無法模擬轉向架載荷的實際工況,更無法實現轉向架懸掛系統動態參數測試。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軌道列車轉向架懸掛參數測試試驗裝置,可以模擬轉向架裝配條件,完成對轉向架懸掛系統靜態參數和動態參數的測試試驗。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轉向架懸掛系統參數測試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龍門框架、運動平臺和作動器,龍門框架的橫梁下面連接有兩個上三維測力平臺,上三維測力平臺上安裝轉接板,轉接板上留有定位孔,通過定位孔和轉接板與轉向架上部搖枕相連接,下部運動平臺上面安裝四個下三維測力平臺,每個下三維測力平臺內都設一卡具,卡具由兩個開口對應的凹形槽體構成,卡具與被試轉向架的輪對連接,運動平臺下面連接有三個垂向作動器,正面連接一個橫向作動器,側面連接一個縱向作動器。
本實用新型利用運動平臺模擬車體對轉向架加載,更方便、快捷,提高了試驗效率,測試結構簡單,模擬轉向架實際工況,不僅可以完成轉向架懸掛系統靜態剛度測試,還可以對轉向架懸掛系統動態剛度參數進行測試,在測試轉向架懸掛所受的載荷力時,使用三維測力平臺直接測量轉向架各方向受力情況,試驗精度有了很大提高。
附圖說明
圖1測試試驗臺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測試試驗臺執行機構側視圖;
圖3轉向架下部輪對卡具安裝圖;
圖4轉向架上部固定裝置安裝圖;
圖5是一系垂向剛度曲線圖;
圖6是一系橫向剛度曲線圖;
圖7是一系縱向剛度曲線圖;
圖8是二系垂向剛度曲線圖;
圖9是二系橫向剛度曲線圖;
圖10是二系縱向剛度曲線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結合圖1-4說明轉向架懸掛參數測試試驗裝置。
參照圖1-4,本實用新型包括龍門框架、運動平臺c和作動器,龍門框架的橫梁a下面連接有兩個上三維測力平臺6,上三維測力平臺上安裝轉接板11,轉接板上留有定位孔10,通過定位孔和轉接板與轉向架b上部搖枕相連接,下部運動平臺上面安裝四個下三維測力平臺9,每個下三維測力平臺內都設一卡具8,卡具由兩個開口對應的凹形槽體構成,卡具與被試轉向架的輪對7連接,運動平臺下面連接有三個垂向作動器1、2、3,正面連接一個橫向作動器5,側面連接一個縱向作動器4。
工作過程
(1)靜態垂向剛度測試
A.將轉向架b安裝在測試試驗平臺上,將輪對7安裝在輪對卡具8上,輪對卡具安裝在下三維測力平臺9上,下三維測力平臺固定在運動平臺c上;
B.通過調整運動平臺高度,連接轉向架枕梁與龍門框架橫梁a下面的上三維測力平臺,固定轉向架上部;
C.通過升降運動平臺,使下三維測力平臺采集力值大小與試驗大綱給定試驗力值相同,進而確定運動平臺初始高度位置;
D.轉向架安裝完成后,對空氣彈簧充氣,測量構架中部下表面與輪對和地面相切點間距離,依據試驗大綱,調整高度模擬車輛裝備狀態;
E.控制系統調用控制程序譜輸出命令,參見圖1,作動器1、2、3以0.5mm/s速度關于初始垂向運動零點做不同振幅的垂向往復運動,振幅選擇為5mm,作動器4和作動器5配合作動器1、2、3協調運動,運動平臺通過下三維測力平臺將靜態載荷加載至四個一系懸掛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8652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