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安裝軸用擋圈的氣動安裝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84832.6 | 申請日: | 2014-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6332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08 |
| 發明(設計)人: | 伍立勉;楊飛勇;陳志元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嘉和微特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19/027 | 分類號: | B23P19/027 |
| 代理公司: | 廣東祁增顥律師事務所 44318 | 代理人: | 曾琦 |
| 地址: | 514021***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安裝 軸用擋圈 氣動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擋圈安裝設備,更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安裝軸用擋圈的氣動安裝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安裝軸用擋圈都是以手工安裝的方式來實現。這種安裝方式,存在下述的缺點:一是速度慢,工作效果低,組裝的快慢完全取決于工人的熟練程度;二是容易碰傷在軸上的易損件,造成易損件報廢,操作依賴于工人的熟練程度,當工人為新手時,會造成生產效率低下且產品損耗較高的不利后果,使得產品的生產成本提高,不利于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使用方便且效果良好的安裝軸用擋圈的氣動安裝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安裝軸用擋圈的氣動安裝機構,包括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其中一側設有豎支板,在豎支板上固定有氣動裝置,氣動裝置的活塞桿連接有壓板,在壓板自由端設有與待安裝擋圈相適應的擠壓缺口,在擠壓缺口內設有與待安裝擋圈相適應的支撐凸臺;在壓板移動方向的前側設有固定機械軸的固定座,當機械軸固定在固定座內時,機械軸上待安裝擋圈的位置裸露且與擠壓缺口相對應。
上述的安裝軸用擋圈的氣動安裝機構中,所述固定座上沿豎直方向設有與待安裝擋圈的機械軸相適應的定位孔,在定位孔內底部設有與機械軸軸芯相適應的定位沉孔,在定位孔側邊的固定座上設有與壓板相適應的操作孔。
上述的安裝軸用擋圈的氣動安裝機構中,所述的氣動裝置為氣缸,氣缸活塞桿連接有支撐桿,所述壓板與支撐桿固定連接;在基板上設有與支撐桿相配合的支座,在支座上設有與支撐桿相適應的導向槽。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后,通過氣缸驅動壓板水平移動,通過壓板自由端的擠壓缺口配合支撐凸臺對擋圈進行固定,然后再通過安裝在基板上的固定座對待安裝擋圈的機械軸進行固定,防止機械軸在安裝過程中發生移動,由于整個安裝工作均由機械完成,不需要依賴工人的操作熟練程度,因此工作效果高,基本不會出現碰傷軸上易損件的情況,報廢率極低。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基板1、豎支板2、氣動裝置3、壓板4、擠壓缺口4a、支撐凸臺4b、固定座5、定位孔5a、定位沉孔5b、操作孔5c、支撐桿6、支座7。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安裝軸用擋圈的氣動安裝機構,包括基板1,在基板1其中一側設有豎支板2,在豎支板2上固定有氣動裝置3,氣動裝置3的活塞桿連接有壓板4,在壓板4自由端設有與待安裝擋圈相適應的擠壓缺口4a,在擠壓缺口4a內設有與待安裝擋圈相適應的支撐凸臺4b;在壓板4移動方向的前側設有固定機械軸的固定座5,當機械軸固定在固定座5內時,機械軸上待安裝擋圈的位置裸露且與擠壓缺口4a相對應。具體地,在固定座5上沿豎直方向設有與待安裝擋圈的機械軸相適應的定位孔5a,在定位孔5a內底部設有與機械軸軸芯相適應的定位沉孔5b,在定位孔5a側邊的固定座5上設有與壓板4相適應的操作孔5c。機械軸通過定位沉孔5b和定位孔5a的配合實現固定,防止其發生水平位移。
進一步地,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氣動裝置3優選為氣缸,氣缸活塞桿連接有支撐桿6,所述壓板4與支撐桿6固定連接;在基板1上設有與支撐桿6相配合的支座7,在支座7上設有與支撐桿6相適應的導向槽。
使用時,首先將機械軸插入定位孔5a內,使其軸芯穿入定位沉孔5b中,完成機械軸的固定,然后再控制氣缸帶動壓板4伸出,由于壓板4為水平移動且機械軸保持固定不動,因此,支撐凸臺4b上的擋圈可以非常順利地卡入軸中,完成擋圈的安裝。整個操作非常方便快捷。
以上所舉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僅用來方便說明本實用新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提技術特征的范圍內,利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技術內容所作出局部更動或修飾的待等效實施例,并且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內容,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特征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嘉和微特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嘉和微特電機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8483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