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水稻田淺、濕、干水量監測控制儀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82687.8 | 申請日: | 2014-05-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8223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03 |
| 發明(設計)人: | 宋士合;劉傳貴;宋士軍;王德安;陳德權;朱福磊;杜桂蓮;王紹峰;王丹;陳德恩 | 申請(專利權)人: | 雞西市天合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D27/02 | 分類號: | G05D27/02 |
| 代理公司: | 無 | 代理人: | 無 |
| 地址: | 158100 ***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稻田 水量 監測 控制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創造屬于自動監測控制技術,主要涉及水稻種植生長過程中對水稻田內水位高低、土壤干、濕度的自動監控設備。
背景技術
水稻種植“淺”“濕”“干”交替循環灌溉技術是黑龍江省水利廳、黑龍江省水稻灌溉試驗中心于2010年9月向全省推廣應用的一項全新的水稻灌溉技術,它基于水稻生理生化作用受到遺傳特性和生長激素的影響,在其生長發育某些階段主動施加一定程度的水分脅迫發揮其自身的調節機能和適應能力,引起同化物在不同器官間的重新分配,降低營養器官的生長冗余,改善稻米品質,起到節水、優質、高效的作用。此灌溉技術是采用“淺”(稻田內水層高30mm)、“濕”(稻田內水層高0mm)、“干”(土壤濕度含水量控水下限值),循環交替灌溉法。目前,該循環交替灌溉方法還以人工監控完成,勞動量大、適時性差、作業質量低、影響稻米產量和品質、水資源和肥藥效利用率低是必須解決地技術性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創造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針對水稻種植淺、濕、干交替循環灌溉農藝技術生產作業的實際需要,研發提供一種水稻田淺、濕、干水量監測控制儀,解決先進農藝技術推廣中人工難以控制、技術推廣受到限制的難題,達到“淺”“濕”“干”控制適時性好、自動控制精量化、充分發揮“淺”“濕”“干”交替循環灌溉技術在水稻種植中的良好效用、實現增加稻米產量、改善米質、節約水資源、提高肥效藥效、提高抗倒伏抗病能力、節約勞動力及水稻種植灌溉自動化的目的。
本發明創造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在殼體的下端外部上依次固裝土壤含水率正極檢測探針、負極檢測探針和棱錐體,在殼體內可上下移動調節的安裝下水位正極檢測探針和上水位正極檢測探針,所述殼體下側部內腔與外部呈連通結構,所述土壤含水率正極檢測探針、下水位正極檢測探針、負極檢測探針和上水位正極檢測探針通過導線分別與傳感器信息處理器連通,所述傳感信息處理器通過導線依次與電子閥門開閉自動控制器和電子自控水閥連接,至此構成水稻田淺、濕、干水量監測控制儀。
本發明創造的有益效果是:實現了水稻種植淺、濕、干交替循環灌溉的精量化控制,自動檢測稻田內水位深度、土壤濕度,根據設定的數值自動控制灌溉閥門的開啟、關閉,精確、自動進行全自動灌溉,減輕了人工操作的勞動強度,避免了人工灌溉目測水位深度、土壤濕度的誤差,使灌溉用水更加科學、合理,改善秧苗生長環境,提高稻米產量、改善稻米品質、提高秧苗抗倒伏抗病能力、節約水資源、節省勞動力、提高肥效藥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改善生態環境,本監測控制儀結構設計新穎合理,自動化程度高,測量監控精度高,使用可靠,故障少。
附圖說明
圖1是水稻田淺、濕、干水量監測控制儀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件號說明:
1、土壤含水率正極檢測探針、2、下水位正極檢測探針、3、負極檢測探針、4、上水位正極檢測探針、5、殼體、6、傳感信息處理器、7、電子閥門開閉自動控制器、8、電子自控水閥、9、棱錐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創造實施方案進行詳細描述。水稻田淺、濕、干水量監測控制儀,在殼體5的下端外部上依次固裝土壤含水率正極檢測探針1、負極檢測探針3和棱錐體9,在殼體5內可上下移動調節的安裝下水位正極檢測探針2和上水位正極檢測探針4,所述殼體5下側部內腔與外部呈連通結構,所述土壤含水率正極檢測探針1、下水位正極檢測探針2、負極檢測探針3和上水位正極檢測探針4通過導線分別與傳感器信息處理器6連通,所述傳感信息處理器6通過導線依次與電子閥門開閉自動控制器7和電子自控水閥8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雞西市天合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雞西市天合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8268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壓力控制器的高壓氣箱
- 下一篇:電力設備智能溫濕度控制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