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新型食用油精煉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82487.2 | 申請日: | 2014-05-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9031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22 |
| 發明(設計)人: | 劉國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環球同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1B3/00 | 分類號: | C11B3/00;C11B3/02;C11B3/10;A23D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劉洪勛 |
| 地址: | 100049 北京市石景***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食用油 精煉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料精煉機,尤其涉及一種食用油精煉機。
背景技術
現在社會上主要的食用油為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和棉籽油等。從植物中提取的毛油經過簡單的壓榨或過濾后,在下鍋時起沫,容易酸敗,久置有沉淀,色澤深暗,不宜直接食用。
從植物中提取的毛油需要經過精煉。精煉油是指對毛油進行精制、將毛油中對食用、貯藏等有害無益的雜質去除而得到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的成品油。毛油精煉的方法有以下三種:
1、機械法:包括沉淀、過濾、離心分離,主要是用以分離懸浮在油脂中的機械雜質用部分膠溶性雜質;
2、化學法:主要包括酸煉、堿煉,此外,還有脂化、氧化等,酸煉是用酸處理,主要除去色素、膠溶性雜質,堿煉是用堿處理,主要除去游離脂肪酸,氧化主要用于脫色。
3、物理化學法:主要包括水化、脫色、水蒸汽蒸餾等,水化主要除去磷脂,脫色主要除去色素,水蒸汽蒸餾用于脫除臭味物質和游離脂肪酸。
現在市場上主要采用在反應釜內完成對毛油的水化、攪拌、加熱、脂化、沉淀、脫水,然后泵入脫色裝置進行脫色。從反應釜中泵入脫色裝置是整個食用油精煉過程中耗時比較長的,從反應釜中泵入脫色裝置過程中,當反應釜中剩余油量較小時,油泵不能給進入脫色罐內毛油提供壓力,在脫色罐內的毛油進行脫色時僅能靠毛油自身的重量下滲,脫色效率很低。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泵入脫色裝置效率高的新型食用油精煉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食用油精煉機,包括依次通過管道連接的反應釜、壓力罐和脫色罐,在所述反應釜和壓力罐之間的管道上設置有油泵,在所述油泵的出口處設置有空氣壓縮機。
優選地,所述脫色罐包括法蘭蓋和脫色罐主體,所述脫色罐進油口設置在所述法蘭蓋上,所述脫色罐主體內設置有過濾腔,所述過濾腔內襯有濾布,在所述濾布內填充有脫色劑和脫膠劑,所述脫色罐的進油口與一根插入到所述過濾腔內的導流管導通,所述導流管上開有多個出油口。
優選地,所述過濾腔上部為漏斗型開口,還包括與所述開口形狀相匹配的導流罩,所述導流罩的頂部水平向外延伸形成凸緣,所述凸緣卡在所述漏斗型開口上,所述導流罩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導流管。
優選地,所述脫色罐還包括弧形懸臂,所述弧形懸臂一端鉸接在所述脫色罐主體上,所述弧形懸臂另一端通過一根銷軸連接到所述脫色罐主體上,在所述弧形懸臂中心位置開有一豎直螺紋孔,在所述螺紋孔內穿過一根與所述豎直螺紋孔螺紋連接的螺栓,所述螺栓的下端與所述法蘭蓋固定連接。
優選地,所述反應釜為多個,多個所述反應釜之間通過管道依次連接,在連接兩個所述反應釜的管道上設置有油泵。
優選地,所述反應釜的頂部設置有安裝架,所述反應釜內設置有攪拌器,所述攪拌器的電機設置有安裝架內,所述反應釜的底部設置有電加熱器。
優選地,還包括電器控制器,所述電器控制器分別與所述油泵、所述空氣壓縮機、所述攪拌器的電機和所述電加熱器連接。
優選地,所述反應釜底部和所述壓力罐底部設置有廢料出口,所述廢料出口處設置有開關閥。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食用油精煉機,設備銜接緊湊、工作連續性高、操作方便簡單、成品油加工效率高,尤其是脫水處理后泵入脫色罐進行脫色處理的效率提高三倍以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新型食用油精煉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新型食用油精煉機脫色罐的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新型食用油精煉機反應釜的剖視圖。
圖中:1-反應釜,2-壓力罐,3-脫色罐,4-油泵,5-空氣壓縮機,6-壓力表,7-安全閥,8-過濾腔,9-導流管,10-攪拌器,11-電加熱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請參考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新型食用油精煉機的結構示意圖。
一種新型食用油精煉機,包括依次通過管道連接的反應釜1、壓力罐2和脫色罐3,在所述反應釜1和壓力罐2之間的管道上設置有油泵4,在所述油泵4的出口處設置有空氣壓縮機5。
本實用新型主要采用間歇式水化法脫膠、高溫法脫水和白土砂吸附法脫色。具體的操作流程為:
一、將毛油注入反應釜1;
二、進行低速攪拌、加熱;
三、保溫;
四、加入飽和凝膠劑溶液;
五、高速攪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環球同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北京環球同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8248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移動式酵母添加裝置
- 下一篇:一種淺色精制蠟合成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