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大型地面光伏電站清潔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75051.0 | 申請日: | 2014-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5558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26 |
| 發明(設計)人: | 劉攀峰;魏宇平;劉賓;徐斌;伍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太初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8B1/04 | 分類號: | B08B1/04;B08B1/00;B08B3/02;B08B7/04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 |
| 地址: | 401121 重慶市北部新***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大型 地面 電站 清潔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清潔系統,特別涉及大型地面光伏電站清潔系統的毛刷總成。
背景技術
根據光伏發電“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國內光伏裝機容量將達到35GWp,屆時光伏電池板用量達1.5億塊以上,電池板總面積超過240平方公里。其中大型地面光伏電站約占40%,按目前光伏電池板上下兩塊的排布方式,電池板陣列排布直線距離約4萬千米,相當于地球赤道長度。
光伏電站的電池板陣列常年暴露在野外,會受到塵土積垢的遮蔽等影響,進而影響到光伏電站的發電量。數量巨大的光伏電站電池板,其除塵除垢的清潔問題必然成為管理者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之一。
由于我國的大型地面光伏電站多建設在北方冬季極寒、夏季酷熱、自然環境惡劣的戈壁或沙漠地區,并且建設區域遠離城鎮,所以光伏電站勞動力匱乏、人力成本高昂。因此這么大規模的光伏電站電池板陣列采用人工進行清潔顯然極不現實,故采用自動化設備代替人工工作是符合當前光伏行業發展需求,符合社會與科學發展規律的。
國內在大型地面光伏電站受積塵、降雨等氣候因素影響以及運營維護方面的研究資料十分匱乏。截止到目前正在進行的材料研究還沒有找到可以顯著提高光電轉換效率并生產出可投入商業使用的光伏組件。研究人員經過細致的項目前期實驗分析,確認光伏電池板經過清潔后發電量夏天普遍可提高10%左右,冬季普遍可提高15%甚至達到25%以上,因此光伏電站在運營維護過程中采取合理的清潔方案,對光伏組件陣列進行有效的清潔,是提高光伏電站發電量與增加收益的重要手段。
現有光伏電站一般采用輥刷來清潔電池板,所存在的不足在于:
1)輥刷為整體式結構,長達4米,體積較大,加工及裝配的難度非常大,整體更換比較困難,成本較高,并且同軸度難以保障,會影響清掃的效果;
2)輥刷的重量較重,在轉動時會產生擾動,這樣輥刷工作過程中會拍打電池板,容易造成電池板損壞,并且輥刷局部損壞會影響清潔效果;
3)輥刷在轉動的過程中,只有1/8-1/6的刷絲與電池板接觸,利用率不高,不僅會影響清掃的效率,而且因能耗浪費增大了清潔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簡單可靠、清潔效果好的大型地面光伏電站清潔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大型地面光伏電站清潔裝置,包括刷架底板(4)和電機(5),在所述刷架底板(4)的下方沿刷架底板(4)的長度方向設置有一排盤刷(A),兩相鄰盤刷(A)之間的距離基本相等,所述刷架底板(4)上還設有與盤刷(A)一一對應的電機(5),該電機(5)的機體固定于刷架底板(4)的頂面,電機(5)的輸出軸豎直向下,且電機(5)的輸出軸穿過刷架底板(4)上的通孔,并與對應盤刷(A)頂端的中部相固定;在一排盤刷(A)的后方設置有排刷(B),該排刷(B)沿刷架底板(4)的長度方向延伸,排刷(B)的頂端與刷架底板(4)相固定;在所述刷架底板(4)的前側安裝有前排噴水管(9),該前排噴水管(9)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前排噴水管(9)上從左向右安裝有多個前噴嘴(10),所述刷架底板(4)的后側安裝有后排噴水管(11),該后排噴水管(11)與前排噴水管(9)相平行,且后排噴水管(11)上從左向右安裝有多個后噴嘴(12)。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在刷架底板上布置一排盤刷,盤刷的后方設置排刷,當刷架隨清潔車向前移動時,前排噴水管上的前噴嘴噴水,將光伏電站電池板表面的浮塵沖落;各盤刷在對應電機的驅動下旋轉,盤刷在移動方向上順時針轉動,將電池板上的污垢打散,并將污垢向電池板下沿推送;后排的排刷在電池板的板面上拖動,迫使電池板表面已經打散的污垢向電池板下沿移動;后排噴水管上的后噴嘴噴水,將電池板沖洗干凈。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裝配,生產成本低,可靠性好;本實用新型采用盤刷、排刷與前后噴水相結合的方式來清潔電池板,使電池板上的污垢打散后再被清掃、沖洗,從而有效提高了清潔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太初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太初新能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7505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