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打散機粗細粉氣流分選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66645.5 | 申請日: | 2014-05-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75012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15 |
| 發明(設計)人: | 朱其川;左清朋;王蒙;孫書強;閆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中聯節能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7B9/02 | 分類號: | B07B9/02;B07B1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74250 河南省南陽市鎮***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打散 粗細 氣流 分選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分選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打散機粗細粉氣流分選裝置。
背景技術
????水泥粉磨系統中的開路磨系統為輥壓機、管磨機、兩臺氣箱式收塵器所組成。在使用的過程中,常常由于打散機分選效果不理想,粗粉回料中細粉偏多,導致輥壓機不穩定,擠壓效果差,一直制約著磨機臺時產量,因此減少打散機粗粉回料中的細粉就成了水泥生產企業的當務之急。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對打散機分選的粉料進行粗、細粉分選,從而防止粗粉中含有過多的細粉,減少輥壓機的循環負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打散機粗細粉氣流分選裝置,包括打散機粗粉回料溜子,在所述打散機粗粉回料溜子與穩流倉之間設殼體,殼體呈密閉的V型,殼體的進料口與打散機粗粉回料溜子的出料口連接,在殼體內左、右兩側各設兩組傾斜的導流板,在右側兩導流板處分別設送風管,每送風管上均勻設細孔,送風管與離心風機連接,在殼體底部設粗粉出料口,粗粉出料口與輥壓機連接,在左側導流板旁的殼體上設細粉出料口,細粉出料口與磨頭收塵器連接。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設計的打散機粗細粉氣流分選裝置,由于在打散機粗粉回料溜子與穩流倉之間設密閉的V型殼體,殼體內左、右兩側各設兩組傾斜的導流板,右側兩導流板處分別設與離心風機連接的送風管,送風管上設細孔。物料在殼體內左、右兩側傾斜布置的導流板的端部來回碰撞,得到進一步的打散與解離,整個選粉區形成一連續下落的均勻料幕,送風管引入的分選氣體以一定的速度通過導流板而穿過該下落料幕,與料幕完全充分接觸后,通過導流板將料幕中的半成品細粉選出殼體,進入磨頭收塵器直接入磨,未被分選的粗粉經粗粉出料口返回輥壓機。本實用新型對打散機的粗粉進一步分選,降低了輥壓機的循環負荷,提高了輥壓機的擠壓效果。
附圖說明
????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打散機粗細粉氣流分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打散機粗細粉氣流分選裝置的結構作具體說明。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打散機粗細粉氣流分選裝置的結構包括打散機1,打散機1的細粉出料管9,打散機1的粗粉回料溜子2,在粗粉回料溜子2與穩流倉(圖中未示)之間設殼體8,殼體8呈密閉的V型,殼體8的進料口3與粗粉回料溜子2的出料口連接,在殼體8內左側設兩組導流板7,在殼體8內右側設兩組導流板4,在右側的兩組導流板4處分別設送風管5,送風管5上均勻設有通風細孔,送風管5與離心風機(圖中未示)連接,在殼體8的底部設粗粉出料口6,粗粉出料口6與輥壓機(圖中未示)連接,在左側導流板7旁的殼體8上設細粉出料口10,細粉出料口10與磨頭收塵器(圖中未示)連接,上述結構組成本實用新型的粗細粉氣流分選裝置。
本實用新型打散機粗細粉氣流分選裝置的工作原理是:打散機1經過第一次分選后的粗粉經進料口3進入殼體8內內的選粉區,物料在殼體8內左、右兩側傾斜布置的導流板4,7的端部來回碰撞,得到進一步的打散與解離,在整個選粉區的高度和寬度方向上形成一連續下落的均勻料幕,參見圖中箭頭所示。由送風管5一側引入的分選氣體以一定的速度通過送風管5側的導流板而穿過該下落料幕,與料幕完全充分接觸后,通過送風管5側的導流板7,將料幕中的半成品細粉選出并經過細粉出料口10帶出殼體8,進入磨頭收塵器直接入磨。未被分選的粗粉經粗粉出料口6返回輥壓機。試驗表明,送風管5內的風量至少需要12723?m3/h,風速為18m/s時分選效果最佳。
本實用新型經試制試用,通過氣流分選裝置對打散機的粗粉進一步分選,降低了輥壓機的循環負荷,提高了輥壓機的擠壓效果,平均臺時產量得到提高,電耗也降低了,經濟效益顯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中聯節能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河南中聯節能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6664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