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太陽能熱風發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65312.0 | 申請日: | 2014-05-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9212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22 |
| 發明(設計)人: | 鄭哲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衢州迪升工業設計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3D9/00 | 分類號: | F03D9/00;F03D1/02;F03D1/04;F24J2/3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衢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太陽能 熱風 發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電設備,特別涉及到一種太陽能發電設備。
背景技術
風能是一種清潔,安全,可再生的綠色能源。利用風力發電不需要使用燃料,也不會產生輻射或空氣污染,對生態無破壞,環保效益和生態效益良好,對于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風力發電的原理是利用風力帶動風車葉片旋轉,再通過增速機構將旋轉的速度提升,來促使發電機發電。依據目前的風車技術,大約是每秒三米的微風速度便可以發電。
我國自然界的風力資源極為豐富,利用風力發電的技術已相當成熟,因此,在我國各地已有很多中、小型風力發電裝置在運轉。常規的風力發電機組由風輪、發電機和鐵塔三部分組成,為的是獲得較大的和較均勻的風力,鐵塔的高度較高大,安裝在多風的野外空曠場地上使用,安裝在野外的風電設備存在受風沙磨損大、易受臺風破壞的缺點。
太陽能是一種潔凈的自然再生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人類對太陽能的利用,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特別是在太陽能熱水器領域和光伏發電領域,應用非常普及,但目前尚無利用太陽能產生熱風進行發電的報道。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擴大太陽能應用的范圍,提供一種把太陽能的熱能轉化為風能進行發電的太陽能熱風發電裝置,實現開發綠色能源,保護生態環境。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太陽能熱風發電裝置,其特征是裝置由太陽能集熱器(22)、空氣加熱器、提速風管(6)、第一風車發電機(8)、風輪a(13)、風輪b(11)、傳動軸(12)和拔風管(1)組成,其中,太陽能集熱器(22)為直通式結構,由下接頭、集熱管、玻璃管和上接頭構成,集熱管設置在玻璃管內,集熱管的下端連接到下接頭上,集熱管的上端連接到上接頭上,下接頭有進水口(19)接入,上接頭有出水口(24)接出;空氣加熱器由殼體(14)和安裝在其內的熱交換器(15)構成,空氣加熱器的下部空間構成回風室(Ⅰ),空氣加熱器的上部空間構成空氣加熱室(Ⅱ),空氣加熱室(Ⅱ)的頂部有收縮室(Ⅲ),熱交換器(15)設置在空氣加熱室(Ⅱ)中,熱交換器(15)的盤管上端有熱水進口(23)接入,熱交換器(15)的盤管下端有回水出口(21)接出;提速風管(6)為變徑圓管結構,提速風管(6)的內空間包括收縮腔(Ⅳ)和擴散腔(Ⅵ),收縮腔(Ⅳ)和擴散腔(Ⅵ)同軸設置,收縮腔(Ⅳ)在擴散腔(Ⅵ)的下方,提速風管(6)的進風口在收縮腔(Ⅳ)的下部,提速風管(6)的出風口在擴散腔(Ⅵ)的上部,收縮腔(Ⅳ)為自下而上收縮的喇叭形結構,擴散腔(Ⅵ)為自上向下漸縮的杯形結構,擴散腔(Ⅵ)的下部快速收縮后連接到收縮腔(Ⅳ)的上端,擴散腔(Ⅵ)與收縮腔(Ⅳ)的結合部位構成喉口(Ⅴ);由第一風車發電機(8)、風輪a(13)、風輪b(11)和傳動軸(12)構成第一發電機組,風輪a(13)和風輪b(11)安裝在傳動軸(12)上,傳動軸(12)的上端通過聯軸器(10)連接到第一風車發電機(8)的轉軸上;第一發電機組設置在提速風管(6)的內空間中,風輪b(11)位于擴散腔(Ⅵ)與收縮腔(Ⅳ)結合的喉口(Ⅴ)部位,風輪a(13)位于收縮腔(Ⅳ)的進風口部位;提速風管(6)的下端安裝在空氣加熱器的上端,提速風管(6)的收縮腔(Ⅳ)下部進風口連通到空氣加熱室(Ⅱ)頂部的收縮室(Ⅲ),拔風管(1)安裝在提速風管(6)的上端,提速風管(6)的擴散腔(Ⅵ)上部出風口連通到拔風管(1)的內空間,拔風管(1)的內空間構成風道(Ⅶ);太陽能集熱器(22)的出水口(24)通過熱水輸送管(25)連接到熱交換器(15)的熱水進口(23),熱交換器(15)的回水出口(21)通過回水管(18)連接到太陽能集熱器(22)的進水口(19)。
本實用新型中,太陽能集熱器(22)為一只以上,多只太陽能集熱器以并聯方式連接在熱水輸送管(25)與回水管(18)之間;在熱水輸送管(25)上有自動排氣閥(27);在空氣加熱器下部回風室(Ⅰ)的殼體(14)上有百頁窗(16);裝置的外圍有膨脹水箱(26),膨脹水箱(26)設置在高于熱交換器(15)的水平位置,膨脹水箱(26)下部的通水接口通過膨脹水管(20)連接到回水管(18)上;在提速風管(6)的擴散腔(Ⅵ)中有第二發電機組,第二發電機組由第二風車發電機(4)和風葉a(5)組成;在拔風管(1)的風道(Ⅶ)中有第三發電機組,第三發電機組由第三風車發電機(2)和風葉b(3)組成,第三發電機組為一組以上;在收縮腔(Ⅳ)的進風口有支撐件(28),傳動軸(12)的下端安裝在支撐件(28)的中心;第一風車發電機(8)通過機架(29)安裝在提速風管(6)的壁體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衢州迪升工業設計有限公司,未經衢州迪升工業設計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6531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