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應用于體域網的超寬帶低頻段變形PIFA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64833.4 | 申請日: | 2014-05-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4202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12 |
| 發明(設計)人: | 劉雄英;劉輝;鄧春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Q1/50 | 分類號: | H01Q1/50;H01Q1/36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應用于 體域網 寬帶 頻段 變形 pifa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體域網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應用于體域網的超寬帶低頻段變形PIFA。?
背景技術
目前,已提出的用于無線體域網的超寬帶天線,體積偏大,易受人體有耗介質的影響。由于平面倒F天線(Planar?Inverted-F?Antenna,PIFA)對人體的輻射減少,進而比吸收率低,所以有人設計了用于人體通信的平面倒F天線。但是,這些平面倒F天線結構復雜,其制作難度大。?
一般而言,平面倒F天線可以歸類為單極子天線,圖1、圖2、圖3分別給出了三種單極子天線向平面倒F天線的演變:第一種是將線單極子彎折后并在左側添加倒L形導電線接地實現平面倒F結構,最后可以將彎折導電線拓展為平面以增加天線頻段;第二種為微帶天線,將其彎折后在饋線同側添加導電線接地實現平面倒F結構;第三種為頂板加載單極子線天線,在頂板一側添加導電平面接地實現平面倒F結構。設計過程中,天線左端添加短路片相當于在天線形成的并聯諧振電路中引進電感,抵消右側由于單極子天線彎折引進的電容。?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與不足,提供一種應用于體域網的超寬帶低頻段變形PIFA,其尺寸較小。?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應用于體域網的超寬帶低頻段變形PIFA,包括天線輻射單元、地板、饋電片和SMA(Sub-Miniature-A)天線接頭,其中天線輻射單元包含輻射片和短路片,輻射片與地板的一端通過短路片連接,饋電片頂部與輻射片相連接,饋電片底部與SMA天線接頭內導體連接,地板的另一端形成彎折段。?
所述的輻射片的形狀為直角梯形,上底的長度Lt1為7mm,下底的長度Lt2為3mm,腰的長度L為13mm。?
所述的短路片的高度h為5.5mm~6mm,寬度ws為5mm;饋電片的寬度wf為7mm;饋電片底部與地板之間的距離hf為1mm;短路片與饋電片之間的距離d為5mm;地板的長度Lg為60mm,寬度Wg為22mm,地板彎折段的高度hg為7mm,長度Lc為17mm。短路片的高度h為5.5mm時,以S11≤-10dB為標準,天線覆蓋1.5GHz頻段(3.5~5GHz);而h為6mm時,天線覆蓋帶寬為3.1~4.9GHz,共1.7GHz頻段;雖然繼續增加h,天線帶寬稍微增加,但h設置為6mm即可覆蓋所需頻帶。短路片與饋電片之間的距離d影響天線反射系數的深度。優化后選擇d為5mm則天線能夠覆蓋所需要的3.1~4.9GHz頻帶。?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和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采用了斜邊頂板技術,實現阻抗匹配,進而拓寬頻段,再采用彎折地板方式使得天線很好的覆蓋了3.1~4.9GHz的超寬帶低頻段。?
2、本實用新型采用斜邊頂板技術和折疊地板后,平面倒F天線在自由空間覆蓋3.1~4.6GHz而在人體上覆蓋3.4~4.6GHz(反射系數S11≤-10dB)。由于人體的影響,天線在人體上的性能比自由空間性能稍微差些,但仍可接受,使得該平面倒F天線適合用于體域網系統。?
3、本實用新型考慮到基板材料的損耗問題,介電常數εr=1和電損耗角tanδ≈0的空氣被用作頂板輻射貼片和地板間的介質,而且空氣間隙也可以用來安裝其他電子設備;天線饋電片與地板共面且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饋電端口,因此制作時SMA接頭內導體直接與饋電片相焊接,外導體則與地板焊接相連著,就避免了在地板鉆孔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第一種單極子天線演變示意圖;?
圖2為第二種單極子天線演變示意圖;?
圖3為第三種單極子天線演變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應用于體域網的超寬帶低頻段變形PIFA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所述變形PIFA的虛線圈住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6為圖4所述變形PIFA的尺寸參數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6483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自除垢接地線夾
- 下一篇:一種鋰電池極耳整形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