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碳硫分析儀氣體吸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58975.X | 申請日: | 2014-05-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089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29 |
| 發明(設計)人: | 李泉;楊志強;岳所祥;杭文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麒麟科學儀器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1/01 | 分類號: | G01N21/01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13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分析 氣體 吸收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碳硫分析儀氣體吸收裝置。
背景技術
碳硫高速分析儀配合電弧爐能快速、準確地測定鋼鐵、合金、有色金屬、稀土金屬、水泥礦石、焦炭、煤、爐渣、陶瓷、催化劑、鑄造型芯砂、鐵礦、無機物及其它材料中碳、硫兩元素的質量分數。該產品是國際、國內先進技術融合的結晶.是集光.機、電、計算機、分析技術于一體的高新技術產品,多項技術國內領先,整機性能可與進口產品相媲美。具有測量范圍寬、抗干擾能力強、功能齊全、操作簡單、分析結果快速準確等特點。
碳硫高速分析儀主要由滴定臺、滴定管、碳吸收杯、硫吸收杯、溶液瓶、水準瓶等部件組成。
測試時,電弧爐將樣品燃燒出的混合氣體從電弧爐出氣口經優質橡膠管導入硫吸收杯,硫吸收后,再經硅膠管進入碳吸收杯,然后分別進行滴定,分別讀取標定溶液之毫升數,根據工作曲線換算出該試樣之碳、硫含量。測硫廢液通氧條件下,經優質橡膠管排出,測碳廢液經玻璃兩、橡膠管排出。碳、硫標定液是從溶液瓶經乳膠管,滴定管進入碳、硫吸收杯。硫吸收液從下口瓶經橡膠管進入硫吸收杯,日光燈供分析時觀看碳、硫吸收杯中溶液反應顏色只用。
但是現有的氣體吸收裝置由于設計的不完善,氣體吸收反應慢,導致測量精度和準確性還有待改善。
實用新型內容
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碳硫分析儀氣體吸收裝置。?
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碳硫分析儀氣體吸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設置在外管內部下半部分的內管,所述外管頂部一側設置有用于加入吸收氣體液體的進液口,內管的底部設置有用于液體從底部充入內管的開口;外管頂端設置一進氣口,自進氣口與內管頂端之間通過氣管相連通,氣管靠近底部開設一口,通過一弧形管道延伸至內管底部,弧形管道端部設置為噴淋結構的出氣裝置。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碳硫分析儀氣體吸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液口設置有配套的可拆卸的密封塞。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碳硫分析儀氣體吸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為彈性橡膠塞。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碳硫分析儀氣體吸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和內管均為玻璃材質。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碳硫分析儀氣體吸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中部設置為凹環結構,便于通過環箍將其固定在儀器室中。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碳硫分析儀氣體吸收裝置,使用時,通過進液口加入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氫氧化鈉液體,氫氧化鈉液體加入后,到達底部自內管底部進入充滿內管,當分析氣體經硅膠管進入進氣口到達內管中時,二氧化碳氣體便可以充分與內管中的氫氧化鈉液體反應,通過增加設置弧形管道延伸至內管底部,弧形管道端部設置為噴淋結構的出氣裝置,二氧化碳氣體通過噴淋結構的出氣裝置從氫氧化鈉液體內部噴出,更加有利于二氧化碳氣體的吸收和反應,充分實現了氣體的吸收和分析測量的準確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外管1,內管2、進液口3、開口4、進氣口5、氣管6、弧形管道7、出氣裝置8、密封塞9、凹環結構1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碳硫分析儀氣體吸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設置在外管內部下半部分的內管2,所述外管2頂部一側設置有用于加入吸收氣體液體的進液口3,內管2的底部設置有用于液體從底部充入內管的開口4;外管頂端設置一進氣口5,自進氣口5與內管2頂端之間通過氣管6相連通,氣管6靠近底部開設一口,通過一弧形管道7延伸至內管底部,弧形管道端部設置為噴淋結構的出氣裝置8。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碳硫分析儀氣體吸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液口設置有配套的可拆卸的密封塞9。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碳硫分析儀氣體吸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9為彈性橡膠塞。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碳硫分析儀氣體吸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和內管均為玻璃材質。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碳硫分析儀氣體吸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中部設置為凹環結構10,便于通過環箍將其固定在儀器室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麒麟科學儀器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南京麒麟科學儀器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5897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體式浸膠機
- 下一篇:全自動金屬片擦油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