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落水管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58605.6 | 申請日: | 2014-05-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0511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29 |
| 發明(設計)人: | 陳李治子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李治子 |
| 主分類號: | E03C1/122 | 分類號: | E03C1/122;E03C1/28;E03C1/284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馮劍明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落水管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落水管,具體是一種落水管結構。
背景技術
有鑒于現今社會對于環境衛生的重視,目前常用于連接水槽(例如:洗手臺、洗滌槽、浴缸或洗衣機等)及污水下水道的落水管結構多半具有一儲水匯流段,利用該儲水匯流段阻隔來自污水下水道的臭味和異物(如:蟑螂)等,從而維護居家環境的衛生品質。
如圖5所示,傳統落水管結構包含一次連接的調節閥51、入水管52,彎管53和出水管54,所述彎管53中間具有彎折531,所述調節閥51設置于水槽8的底部,且所述出水管54與設置在墻壁9中的污水下水道連接。
由于調節閥51的位置高于所述出水管54的管口541位置,且彎管53的彎折531的所在位置低于所述出水管54的管口541的位置,故彎管53可作為儲水匯流段,從而阻隔來自污水下水道的臭味與異物。
然而,傳統落水管結構所占用的空間過大,當落水管結構與櫥柜7或浴柜組裝使用時,櫥柜7或浴柜的抽屜71必須避開落水管結構所設置的位置,所以會減少櫥柜7或浴柜的抽屜71的收納空間。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不僅能有效防臭、防蟲和囤積異物等,更能有效降低空間占用的落水管結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落水管結構,包括儲水管,所述儲水管設置有管體、容置蓋、入水管部和出水管部,所述管體的兩端相互遠離,管體頂端設置有頂面;所述容置蓋可拆卸地連接于管體的底端,容置蓋設置有與所述頂面相對的止流端面;所述入水管部軸向穿過管體的頂面,入水管部底端與所述止流端面保持有一定距離并形成有底流口;所述出水管部相距于入水管部且徑向突出設置在管體的管壁上;所述止流端面與出水管部下側的垂直距離大于其與底流口的垂直距離。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落水管結構還包括連接轉向管和水槽轉向管,所述連接轉向管連接于所述儲水管的入水管部,連接轉向管的兩端分別設置有連接出水口和連接入水口,所述連接出水口與入水管部連通;所述水槽轉向管連接于連接轉向管,水槽轉向管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水槽出水口和水槽入水口,所述水槽出水口與連接入水口連通。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入水管突出于所述管體頂端的外表面設置有外螺紋,所述連接轉向管的下端套置有第一密封環和第一鎖固件,所述第一鎖固件的外緣抵接所述第一密封環,且第一鎖固件的內壁形成有用于螺紋連接所述入水管部的內螺紋。
進一步,所述連接轉向管于所述連接出水口處的外徑小于所述入水管部的內徑,且所述第一密封環的外徑大于或等于入水管部的管徑。由此,通過第一密封環設置在連接轉向管的位置,根據實際水槽的流水口與墻壁的出水口的相對位置,調整儲水管與水槽轉向管的水槽入水口之間的垂直距離。
進一步,所述連接轉向管的上端外壁形成有外螺紋,所述水槽轉向管的下端套置有第二密封環和第二鎖固件,所述第二鎖固件的外緣抵接所述第二密封環,且第二鎖固件的內壁形成有用于螺紋連接所述連接轉向管的內螺紋。
進一步,所述水槽轉向管于所述水槽出水口處的外徑小于所述連接入水口的內徑,且所述第二密封環的外徑大于或等于連接入水口的管徑。由此,通過第二密封環設置在水槽轉向管的位置,根據實際水槽的流水口與墻壁的出水口的相對位置,調整儲水管與水槽轉向管的水槽入水口之間的水平距離
進一步,所述水槽轉向管的上端套置有抵接水槽轉向管的第三鎖固件,所述第三鎖固件的內壁形成有內螺紋,且水槽轉向管連接有水流調節閥,所述水流調節閥包括底座和漏水頭,所述底座連接于水槽轉向管,且底座設置有底面,以及自所述底面向上延伸的外周面,和所述外周面中的容置槽,所述底面設置有與所述水槽入水口相通的數個通孔,且所述外周面形成有用于與第三鎖固件進行螺紋連接的外螺紋;所述漏水頭設置在容置槽中,漏水頭包括有擋板、彈性軸件和過濾件,所述彈性軸件的一端與擋板連接,另一端貫穿于所述過濾件中,過濾件設置有數個流通口,所述流通口與底座的通孔相通;過濾件可用于收集不易清除的異物,從而降低異物囤積于儲水管的幾率;另外由于水槽轉向管與固定設置在水槽的水流調節閥螺紋連接,因此本產品可依據實際水槽的流水口與墻壁的出水口的相對位置,調整水槽轉向管的水槽入水口與儲水管的出水管部兩者間的角度。
進一步,所述水槽出水口的開口方向與所述連接入水口的開口方向平行,并且垂直于所述水槽入水口的開口方向與所述連接出水口的開口方向。
進一步,所述入水管部的一部分管壁緊鄰于所述管體的一部分管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李治子,未經陳李治子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5860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薄膜太陽能發電廣場景觀樹族
- 下一篇:一種繡花圍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