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手扶式鋤具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20257573.8 | 申請日: | 2014-05-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04296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1 |
| 發(fā)明(設計)人: | 楊志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志剛 |
| 主分類號: | A01B3/02 | 分類號: | A01B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30051 山西省***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手扶 式鋤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農(nóng)具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鋤具,具體涉及一種操作省力的手扶式鋤具。
背景技術
鋤具是農(nóng)具中比較常用的工具,在農(nóng)田整理、除草和耕種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目前的鋤具種類也很多,但是一般都是比較笨重,操作不夠簡便,效率也低。人們根據(jù)實際需要也制作出了一些鋤具,例如中國專利文獻刊載的申請?zhí)枮?01320705717.X,授權公告日為2014.04.30,實用新型名稱為“前推式鋤具”,將鋤頭與自行車相結合,利用自行車原有結構作為手扶機構來推動鋤頭,這種結構改變了傳統(tǒng)鋤頭的樣式和工作方式,但是整體結構不可拆卸,比較笨重,搬運困難,而且,把手之間的間距較短,手握在上面推動力不夠,十分費力,在操作的過程中,機構整體的平穩(wěn)性不好。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提供一種可拆卸的,整體結構穩(wěn)定,操作方便,省力高效的手扶式鋤具。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手扶式鋤具,包括車架、前輪、鋤片和扶手,車架包括與扶手相連的豎桿、與前輪相連的橫架和與鋤片相連的連接架,所述橫架的一端鉸接有前輪,另一端與豎桿和連接架固定連接,所述豎桿的底端與橫架固定連接,頂端與扶手活動連接,扶手的整體呈圓弧形,扶手兩端之間的距離為60~100cm,間距寬,手扶在上面好發(fā)力,操作過程整體結構穩(wěn)定,不會左偏右斜,省時高效,扶手與前輪的橫向距離為1.3~2.0m,整體穩(wěn)定性強,推動過程中,扶手與前輪的間距大,進一步達到省力效果。扶手斜向下設置,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雙手在握持扶手時十分舒適,可長時間操作。連接架包括第一套管,第一套管與橫架之間通過兩根并列設置的連接桿固定連接,第一套管與鋤片之間通過第一插桿與鋤片活動連接,通過調(diào)節(jié)第一套管與第一插桿的連接高度來改變鋤片的安裝高度,整體可拆卸,在搬運過程中節(jié)約空間,方便轉換田地,也不需要大型的搬運車,十分簡便。
進一步地,所述扶手的下端固定設置有第二插桿,第二插桿與豎桿之間通過第二套管連接,第二套管的下部與豎桿之間通過螺栓活動連接,上部與第二插桿之間也通過螺栓活動連接。采用螺栓連接,拆裝方便,方便攜帶,而且,螺栓的穩(wěn)定性好,可調(diào)范圍大,可根據(jù)不同人的操作習慣和身高調(diào)節(jié),并結合所需鋤地的深淺一次性調(diào)節(jié)整體結構,非常方便,工作效率也相應提高。
進一步地,橫架包括兩根平行設置且結構相同的支撐桿,兩根支撐桿之間通過短桿相連,改變了傳統(tǒng)的實心結構,結構穩(wěn)定不變形,大大減輕了整體的重量,不論是在操作還是搬運過程中,都十分省力。
進一步地,前輪的內(nèi)部通過4個輪輻支撐,4個輪輻圍繞前輪的中心呈圓形均布,拋開了傳統(tǒng)的實心和多輪輻結構,在田地里工作時,輪上不會粘附太多的泥土,推動省力。
進一步地,扶手斜向下設計的角度為45~90°,符合人們的操作習慣,人的肩膀和手臂都很舒適,可長時間工作,提高了田間勞動的工作效率。
進一步地,鋤片的前端寬度小于后端寬度,前端與后端之間平滑連接,鋤片在鋤地時,入土省力,而且鋤地的寬度不會變窄,鋤地的效果也十分理想。
進一步地,根據(jù)農(nóng)民的操作習慣,扶手兩端之間的距離為80cm,對于正常身高的農(nóng)民來說十分舒適,符合大眾的需求。
進一步地,經(jīng)過實踐證明,扶手與前輪的橫向距離為1.5m,這個間距的操作更加舒適。
進一步地,扶手斜向下的安裝角度為60°,也是符合大眾操作習慣需求的設計。
進一步地,鋤片的前端與后端之間弧形連接,鋤地更加輕便,不會有生硬感。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實用新型的扶手整體呈圓弧形,美觀大方,承載力更大,扶手兩端之間的距離為60~100cm,間距寬,手扶在上面好發(fā)力,操作過程整體結構穩(wěn)定,不會左偏右斜,省時高效。
二、本實用新型扶手與前輪的橫向距離為1.3~2.0m,可根據(jù)實際需要調(diào)節(jié),整體穩(wěn)定性強,推動過程中,扶手與前輪的間距大,進一步達到省力效果,扶手斜向下設置,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雙手在握持扶手時十分舒適,可長時間操作。
三、本實用新型連接架包括第一套管,第一套管與橫架之間通過兩根并列設置的連接桿固定連接,第一套管與鋤片之間通過第一插桿與鋤片活動連接,鋤片的安裝高度可調(diào)節(jié),整體可拆卸,在搬運過程中節(jié)約空間,方便轉換田地,也不需要大型的搬運車,十分簡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志剛,未經(jīng)楊志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5757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