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碳油灌孔板件墊板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55312.2 | 申請日: | 2014-05-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19156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05 |
| 發明(設計)人: | 黃樹雄;趙愛波;張孝偉;鄭原鋒;陳潔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汕頭市銳科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6D7/00 | 分類號: | B26D7/00;B26D7/01 |
| 代理公司: | 汕頭市潮睿專利事務有限公司 44230 | 代理人: | 郭曉剛;俞詩永 |
| 地址: | 5158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碳油灌孔板件 墊板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碳油灌孔板件的加工設備,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碳油灌孔板件墊板。
背景技術
印刷電路板中單面碳油灌孔電路板被廣泛用于玩具、小家電等領域。在碳油灌孔電路板生產的過程中,傳統工藝是直接使用墊板鉆通孔后放置于工作臺的臺面上,并將多個(三個或三個以上)定位片放置在墊板上,對單面碳油灌孔電路板(以下簡稱板件)進行對位支撐,也就是在每個孔的外側設置一個定位片,這些定位片將電路板撐起,工作臺內的抽風機通過墊板上的通孔對板件的灌油孔抽風,從而進行灌孔。在灌孔過程中,由于臺面孔的分布與板件上的灌油孔分布不一致,這就造成灌孔時各灌油孔抽風的風力不均勻,這會導致部分灌油孔的下油量過大,同時部分灌油孔則無油,并且容易產生碳油拖尾現象導致電路短路。此外,采用定位片定位時由于定位片有一個高度,使靠近定位片的灌油孔和工作臺面之間存在較大的間隙,這會導致出現噴油和下油等不良現象。一旦生產時間周期比較長時,臺面及墊板孔容易發生堵塞難以清理,并且拆卸后重新對位難度高且耗費大量人力物力。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各灌油孔的風力不均,靠近定位片的灌油孔和工作臺面之間存在較大間隙等缺點,提供一種碳油灌孔板件墊板,這種碳油灌孔板件墊板能夠有效的讓各灌油孔的風力保持一致,并大幅減小灌油孔和工作臺面之間的間隙。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碳油灌孔板件墊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過濾網、用于支撐板件的上墊板、四個下墊板和至少兩根定位釘,所述四個下墊板依次首尾相接、組成中空的支架,所述過濾網安裝在支架底端,所述定位釘安裝在支架上,所述上墊板上開有至少兩個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數目與定位釘的數目相同并且兩者一一對應,所述上墊板放置在支架上,并且所述各定位孔分別套在對應的定位釘上,所述定位釘頂端比上墊板高0.5-0.8毫米。板件通過板件定位孔套在定位釘上,由于定位釘頂端比上墊板高0.5-0.8毫米,因此灌油孔和上墊板之間基本沒有間隙,能夠有效的避免出現噴油和下油等不良現象,并且上墊板已與拆卸清洗,清洗后也便于安裝和定位。而中空的支架,使得下方的抽風機抽風時,各灌油孔的風力基本相同。
較優的方案,所述定位孔為喇叭孔,所述喇叭孔包括頂部的小孔和位于小孔下方的大孔,所述小孔的直徑為2-3毫米,大孔的直徑為4-5毫米。采用喇叭孔,能夠有效解決使用直通孔時由于氣流不垂直導致碳油往周圍飄油拖尾,造成電路短路的缺點。
本實用新型對照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對墊板的結構進行了改進,采用中空的支架使得各灌油孔的風力比較均勻;采用定位釘支撐和定位,讓上墊板便于安裝和拆卸,并且有效減少灌油孔和上墊板之間的間隙;定位孔設計成喇叭孔,避免出現碳油往周圍飄油拖尾的現象;過濾網則能避免油墨堵住工作臺的抽氣孔。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現有技術墊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零件分解圖;
圖3是圖1所示實施例1定位孔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所示實施例1的使用狀態的零件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2-4所示,本實施例中的碳油灌孔板件墊板,包括過濾網1、用于支撐板件6的上墊板2、四個下墊板301和至少兩根定位釘4,所述四個下墊板301依次首尾相接、組成中空的支架3,所述過濾網1安裝在支架3底端,所述定位釘4安裝在支架3上,所述上墊板2上開有至少兩個定位孔5,所述定位孔5的數目與定位釘4的數目相同并且兩者一一對應,所述上墊板2放置在支架3上,并且所述各定位孔5分別套在對應的定位釘4上,所述定位釘4頂端比上墊板2高0.5毫米。由于定位釘4頂端比上墊板2高0.5毫米,板件6是通過板件定位孔套在定位釘4上的,因此板件6的灌油孔和上墊板2之間的間隙大幅減少,有效的避免出現噴油和下油等不良現象,并且上墊板2已與拆卸清洗,清洗后也便于安裝和定位。而中空的支架3,使得下方的抽風機7抽風時,各灌油孔的風力基本相同。
如圖3所示,所述定位孔5為喇叭孔,所述喇叭孔包括頂部的小孔501和位于小孔501下方的大孔502,所述小孔501的直徑為2.3毫米,大孔502的直徑為4.5毫米。采用喇叭孔,能夠有效解決使用直通孔時由于氣流不垂直導致碳油往周圍飄油拖尾,造成電路短路的缺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汕頭市銳科電子有限公司,未經汕頭市銳科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5531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