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浮式海上風電基礎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54295.0 | 申請日: | 2014-05-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10335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1 |
| 發明(設計)人: | 王樹青;艾勇;高葉盾;宋憲倉;張曼;張元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3B38/00 | 分類號: | B63B38/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海上 基礎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風力發電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浮式海上風電基礎。
背景技術
隨著世界能源的日益短缺,風能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目前世界上風力發電項目大部分是陸地上的,涉及海上的項目也是在淺海區域。隨著風力發電技術的成熟,風力發電開始從陸地走向海洋,從淺海走向深海。目前的淺海的風力發電大多數采用固定式基礎結構,但是這種結構對于深海風電項目來說并不具有優勢,其主要原因有:(1)隨水深的增加,固定式基礎的成本增加過大;(2)固定式基礎結構的施工成本比浮式基礎結構高;(3)固定式基礎結構的深海打樁難度直線上升。因此,為了使風力發電能從淺海走向深海,迫切需要研究開發浮式海上風電基礎結構。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人們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樣的解決方案。人們通過借鑒目前已有的海洋石油平臺的結構形式,現在已經建成的浮式海上風電的基礎結構有挪威的Hywind,荷蘭的Blue?H以及Windfloat三種不同形式的浮式基礎,分別為單立柱式基礎,張力腿形式基礎以及半潛式基礎。然而這類的結構基礎存在重心不對稱或加工成本高或安裝不方便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的基礎存在的重心不對稱,加工成本高,安裝不方便等問題,提出了一種具備良好穩性性能,水動力性能優良,結構強度足夠,安裝方便,經濟實用的浮式海上風電基礎。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一種浮式海上風電基礎,所述浮式海上風電基礎包括用于安裝風機的主浮筒以及兩個尺寸小于主浮筒的次浮筒,所述主浮筒與次浮筒之間通過一級連接桿兩兩相連;所述主浮筒與次浮筒的底部均設置有垂蕩板。
作為優選,所述主浮筒與次浮筒的內部均為具有若干腔室的分艙結構。
作為優選,所述主浮筒、次浮筒與所述一級連接桿之間設置有二級連接桿,所述每兩個一級連接桿之間連接有三級連接桿。
作為優選,所述主浮筒與次浮筒內各有5層艙室,每層艙室高度為5米,每層艙室內設有3個間室,各間室的橫截面形狀為扇形。
作為優選,一級連接桿包括上下兩層。
作為優選,所述垂蕩板呈正六邊形,所述垂蕩板與主浮筒和次浮筒之間設有加強肋板。
作為優選,所述主浮筒的直徑為10m,所述次浮筒的直徑為6m。
所述主浮筒底部垂蕩板的邊長為8m,所述次浮筒底部垂蕩板的邊長為5m。所述的連接桿的截面為圓形或方形。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大小浮筒的設置,提高了海上風電基礎結構重心的對稱性,顯著增加了基礎結構的穩性,有效改善基礎結構的運動性能,大小浮筒的設置,有效利用浮筒浮力,避免因浮力過剩而增加基礎結構的加工成本,且采用的穩定的三角形結構的固定方式,進一步確保了整個基礎的穩定性。另外,連接處采用了加強固定的結構,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使用狀態參考圖;
圖2為圖1中浮式海上風電基礎的左視圖;
圖3為圖1中浮式海上風電基礎的俯視圖;
以上各圖中,1、主浮筒;2、次浮筒;3、一級連接桿;4、垂蕩板;5、二級連接桿;6、三級連接桿;7、加強肋板;8、風機。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出了一種浮式海上風電基礎,包括三個圓柱形浮筒,其中尺寸較大的為用于安裝風機主浮筒1,兩個尺寸較小的為次浮筒2,主浮筒1和次浮筒2之間通過一級連接桿3連接,在主浮筒1和次浮筒2的底部則設置有垂蕩板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海洋大學,未經中國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5429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