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牽引桿鑄造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46824.2 | 申請日: | 2014-05-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1727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10 |
| 發明(設計)人: | 張國欣;李林杰;李偉偉;勾興業 | 申請(專利權)人: | 齊齊哈爾齊車集團方圓工模具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C7/06 | 分類號: | B22C7/06;B22C9/02;B22C9/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曉波 |
| 地址: | 161002 黑龍江***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牽引 鑄造 模具 | ||
1.一種牽引桿鑄造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5)和芯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1)的形狀與牽引桿上半體的整體外形相一致,其鉤尾處具有對應于鉤尾芯子的上半芯座成型部(11),銷孔處具有對應于銷孔芯子的第一上端芯座成型部(12),減重孔處具有對應于型腔減重孔芯子的第二上端芯座成型部(13);
所述下模(5)的形狀與牽引桿下半體的整體外形相一致,其鉤尾處具有對應于鉤尾芯子的下半芯座成型部(51),銷孔處具有對應于銷孔芯子的第一下端芯座成型部(52),減重孔處具有對應于型腔減重孔芯子的第二下端芯座成型部(53);
所述芯盒包括第一芯盒(100)、第二芯盒(200)、第三芯盒(300)以及第四芯盒,其中所述第一芯盒(100)的內腔與鉤尾芯子(6)形狀相一致;
所述第二芯盒(200)的內腔與銷孔芯子(7)形狀相一致;
所述第三芯盒(300)的內腔與后型腔減重孔芯子(801)的二分之一相一致;
所述第四芯盒的內腔與前型腔減重孔芯子的二分之一相一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牽引桿鑄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盒(100)包括芯盒框(110)及位于其內部以組合的方式形成其內腔的活塊;
所述活塊包括第一活塊(101),位于所述芯盒框(110)的后側,形成內腔的后側面;第二活塊(102),位于所述芯盒框(110)的前側,形成內腔的前側面;第三活塊(103),分為兩個半體,位于所述芯盒框(110)的左側,形成內腔的左側面;第四活塊(104),分為兩個半體,位于所述芯盒框的右側,形成內腔的右側面;第五活塊(105),位于所述芯盒框(110)的底部的中央位置,形成內腔的底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牽引桿鑄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盒框(110)的裝砂口呈“V”字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牽引桿鑄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盒(200)包括芯盒框(210)及位于其內部以組合的方式形成其內腔的活塊;
所述活塊包括第一活塊(201),分為左右對合的兩個半體,其對合后形成的腔體對應于所述銷孔芯子(7)的成形面及上端芯頭;第二活塊(202),位于所述芯盒框(210)的底部,對應于所述銷孔芯子(7)的下端芯頭。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牽引桿鑄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芯盒(300)包括芯盒框(310)及位于其內部以組合的方式形成其內腔的底型板(311)和活塊;
所述底型板(311)位于所述芯盒框(310)的底部,對應于所述后型腔減重孔芯子(801)的頂面;
所述活塊包括第一活塊(301),位于所述芯盒框(310)的后側,對應于所述后型腔減重孔芯子(801)的后側面;第二活塊(302),位于所述芯盒框(310)的前側,對應于所述后型腔減重孔芯子(801)的前端面;第三活塊(303),位于所述芯盒框(310)的左側,對應于所述后型腔減重孔芯子(801)的左側面;第四活塊(304),位于所述芯盒框(310)的右側,對應于所述后型腔減重孔芯子(801)的右側面;
還包括襯套(305),分兩個半體嵌套于所述底型板(311)對應于減重孔的孔位中。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牽引桿鑄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芯盒包括芯盒框及位于其內部以組合的方式形成其內腔的底型板和活塊;
所述底型板位于所述芯盒框的底部,對應于所述前型腔減重孔芯子的頂面;
所述活塊包括第一活塊,位于所述芯盒框的后側,對應于所述前型腔減重孔芯子的后端面;第二活塊,位于所述芯盒框的前側,對應于所述前型腔減重孔芯子的前側面;第三活塊,位于所述芯盒框的左側,對應于所述前型腔減重孔芯子的左側面;第四活塊,位于所述芯盒框的右側,對應于所述前型腔減重孔芯子的右側面;
還包括襯套,分兩個半體嵌套于所述底型板對應于減重孔的孔位中。
7.根據權利要求2至6任一項所述的牽引桿鑄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與下模(5)的數量均為三個,分別平行布置于上模底板(2)和下模底板,其中一個上模設有獨立的直澆道(3);另外兩個上模設有共用的直澆道(3),其互聯的兩個橫澆道(4)位于桿身部位的三分之一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齊齊哈爾齊車集團方圓工模具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齊齊哈爾齊車集團方圓工模具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46824.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零度葡萄酒蒸餾、殺菌、灌裝一體生產線
- 下一篇:一種防盜主機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