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電動車側圍板注塑模具型芯流道對稱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45009.4 | 申請日: | 2014-05-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3172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17 |
| 發明(設計)人: | 張麗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臺州市老百姓車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32 | 分類號: | B29C45/32;B29C45/27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31802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動車 側圍板 注塑 模具 型芯流道 對稱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動車側圍板注塑模具型芯流道對稱機構。
背景技術
注塑成型是批量生產某些形狀復雜部件時的一種加工方法。注塑模具則是一種生產塑膠制品、實現注塑成型的工具,也是賦予塑膠制品完整結構和精確尺寸的工具。目前的塑膠件種類繁多、結構多樣,片狀塑件是一種很重要的塑件類型,此外,很多塑件都具有對稱特點,此類塑件往往應用于同一產品中。隨著注塑模具的發展以及社會需求,部分片狀塑件的表面積越來越大。但是,目前生產大型片狀塑件的模具還是沿襲以往生產小型片狀塑件的結構特點,只是擴大了模具體積。尚缺少更符合此類塑件特點的模具。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車側圍板注塑模具型芯流道對稱機構,以滿足具有對稱特點的大型片狀塑件的生產需求。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動車側圍板注塑模具型芯流道對稱機構,所述模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頂針、頂針固定板、下頂板、模腳、下復板、導向柱、流道,所述上模板位于所述下模板上方,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設有型腔,所述頂針的下端固定于所述頂針固定板上,所述模腳連接于所述下模板和所述下復板之間,所述下頂板位于所述頂針固定板下方,所述下頂板、頂針固定板可上下移動地設于所述下模板和所述下復板之間,所述下模板包括位于其上表面的型芯,所述流道位于所述型芯的中部,所述導向柱設置于所述上模板、下模板角部的導向孔中,其中,所述型芯為左右對稱結構以生產結構對稱的兩個大型片狀塑件;所述流道的兩側設有用于輸送熔融塑料的支流道,以同時生產兩個大型片狀塑件;所述流道的中心部位設置澆口;在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設置所述導向孔的位置為一凸臺,相應地,在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設置所述導向孔的位置為一豁口,所述凸臺的外部輪廓和所述豁口的內部輪廓相同,以使所述凸臺嚴密地嵌入所述豁口中。
優選地,在上述機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流道包括三段,并且所述流道整體呈Y字形,所述流道的一段的兩側均設有支流道,以同時向所述型芯的兩側輸送熔融塑料;所述流道的其余兩段分別沿著所述型芯的內側邊緣延伸,以分別用于形成一個大型片狀塑件。
分析可知,為了迎合塑件的對稱特點,同時生產兩個塑膠件,本實用新型的下模板上的型芯為對稱結構。并且流道也為對稱結構。為了解決模具體積過大,導向柱定位沖擊較大的問題,在導向孔位置,本實用新型分別在上模板、下模板的位置設計了凸臺、豁口結構。
附圖說明
圖1為具有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模具(不包括上模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具有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模具的下模板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具有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模具生產的塑膠件1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圖2所示,具有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模具包括上模板(未圖示)、下模板2、頂針(未圖示)、頂針固定板5、下頂板6、模腳3、下復板4、導向柱(未圖示,但示出了容納導向柱的位于下模板2上的導向孔22)、流道7。
圖1-圖2所示模具用于生產圖3所示的大型片狀塑件1,該塑件1為一電動車側圍板,面積較大,并且為對稱結構,結構對稱的一對塑件1用于固定在一二輪機動車的兩側。
上模板位于下模板2上方,上模板的下表面設有型腔,下模板2的上表面則設有型芯20,型芯和型腔結合用于注塑形成塑件1。頂針的下端固定于頂針固定板5上,模腳3連接于下模板2和下復板4之間,下頂板6位于頂針固定板5下方。下頂板6、頂針固定板5可上下移動地設于下模板2和下復板4之間。流道7位于型芯20上,導向柱設置于上模板的導向孔、下模板2角部的導向孔22中。
型芯20為左右對稱結構,以生產具有結構對稱特點的兩個大型片狀塑件1。流道7沿著型芯20的長度方向設在中間部位,澆口8設于流道7的中心部位。為了能夠向型芯20、型腔之間注入充足的熔融塑料,流道7的兩側設有用于輸送熔融塑料的支流道71,以同時生產兩個大型片狀塑件1。在下模板2的上表面角部,設置導向孔22的位置為一凸臺21,相應地,在上模板的下表面,設置導向孔的位置為一豁口,凸臺21的外部輪廓和豁口的內部輪廓相同,以使凸臺21嚴密地嵌入豁口中。
因為塑件1面積較大,因此上模板、下模板2的體積也較大,若僅用導向柱提供導向,在合模時,對導向柱可能會產生較大的沖擊,因此本實施例設有了凸臺21、豁口等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臺州市老百姓車業有限公司,未經臺州市老百姓車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4500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