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下攪拌烹飪機的內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43339.X | 申請日: | 2014-05-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4153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24 |
| 發明(設計)人: | 向涌 | 申請(專利權)人: | 向涌 |
| 主分類號: | A47J36/00 | 分類號: | A47J36/00 |
| 代理公司: | 寧波市鄞州甬致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 地址: | 518052 廣東省深圳市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攪拌 烹飪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烹飪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內設攪拌桿的下攪拌烹飪機的內鍋。
背景技術
智能烹飪機,又或被稱為自動炒菜機、電能鍋,是一種適應社會發展實用的時代產品,為廚藝不精的家庭或個人帶來方便。
名稱為“全自動無油煙燒菜食品加工機”,授權公告號為CN2675009Y的專利公開了一種下攪拌的智能烹飪機技術方案。電機安裝在殼體底部,攪拌桿設置在內鍋的內部,電機軸穿過內鍋底部與攪拌桿連接,電機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驅動攪拌桿運動實現自動炒菜。但在鍋底中心開孔有軸深入鍋內聯動攪拌的炒菜機存在著漏油漏水的問題。穿過內鍋底部的電機軸與內鍋底部開設的中心孔相互配合。從防滲漏角度出發,電機軸與內鍋之間的配合越緊密,二者之間的密封性越好;反之從電機軸相對內鍋轉動角度看,電機軸與內鍋的配合不宜太緊,否則會影響或阻礙電機驅動攪拌器炒菜,炒菜機也就喪失了自動炒菜的功能。而且,炒菜機的加熱功能對電機軸與內鍋之間密封影響更是甚大,經過數次加熱、冷卻后,內鍋底部會出現滲漏的故障,滲漏的油或水損壞了安裝在鍋底的機電裝置。
針對CN2675009Y技術方案存在的技術問題,名稱為“一種電能鍋”,授權公告號為CN200957007Y的專利提出了一種改進方案。在內鍋的鍋底設置鍋心柱,鍋心柱插入到攪拌器下端的槽內,而攪拌電機設置在鍋蓋上,攪拌電機的下端通過接頭與攪拌器連接,進而攪拌電機驅動攪拌器轉動實現炒菜功能。采用此種技術方案,電機軸無需穿過內鍋的底部,解決了下部滲漏問題,但引發了新的問題:炒菜時上升的水蒸氣分子或油煙分子也會穿過攪拌電機本身的縫隙滲入到攪拌電機內部凝結從而引發短路或燒毀電機;水分子或油分子也會穿過上蓋的其他間隙損壞其他電器元件,上攪拌的技術方案只不過是將內鍋鍋底滲漏轉移到上蓋滲漏,并未真正解決自動炒菜機的滲漏問題。
針對上攪拌式的智能烹飪機或炒菜機仍然存在滲漏、制造成本相對高等問題,本領域技術人員又將目光投向下攪拌方式,畢竟下攪拌方式具有美觀、成本低的優勢。業內通過各種方式繼續改進或優化下攪拌式的智能烹飪機或炒菜機。有的優選內鍋與攪拌電機軸的材料,采用高溫時形變小的材料,譬如使用價格昂貴的鈦合金;有的進一步改進電機軸與內鍋底部的生產和裝配工藝,優化密封性等。
目前業內普遍采用的技術手段是在內鍋底部的中心孔上裝配螺栓和螺母,螺栓是軸向開有通孔的中空結構,中空的螺栓從鍋底的下側面向上穿過鍋底,然后在鍋底的上側面的螺栓上旋緊螺母,內鍋底部內側的螺母形成軸承座,軸承座的高度比通常炒菜時所含有的油或者湯的高度要高;電機軸從內鍋下側向上穿過中空的螺栓并從軸承座伸出,電機軸的上端連接并驅動設置在軸承座上方的攪拌器;鍋底夾在螺栓和螺母之間,緊固螺母與螺栓即可夾緊鍋底,在螺母與底鍋之間以及螺栓與底鍋之間涂上密封膠等密封材料后,鍋底與螺母或螺栓之間的間隙隨即被封死。這種技術方案在使用初期防滲漏效果甚佳,使用一段時間后仍然會出現滲漏。炒菜時工作時,加熱器會從下往上加熱內鍋,內鍋受熱再將熱量傳導給食物或食材達到烹飪目的;加熱器溫度會高達400-600攝氏度,內鍋也會達到200-400攝氏度,而鍋內食材會達到100-200余攝氏度,內鍋底部受加熱器炙烤的下側面與內鍋底部的上側面存在溫差,導致內鍋底部上、下側面的形變不一致;同時電機以及電機軸都是非受熱目標,因此內鍋底部距離中心不同距離的溫差更是巨大,內鍋經過多次的加熱、冷卻產生的延展和收縮后,內鍋與螺栓或內鍋與螺母之間密封材料就會被老化并被撕裂,內鍋底部就會出現滲漏進而造成故障以至損害元器件。實踐中,在正常使用狀況下的,采用上述在內鍋底部的中心孔上裝配螺栓和螺母的密封防漏技術方案的智能炒菜機不滲漏期限只有3-5個月。
上述自動炒菜機的滲漏問題長期存在,防滲漏工藝復雜成本高但耐用性差,防漏效果不理想,故障維修成本也高居不下,嚴重影響了智能炒菜機整個行業的發展。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滲漏問題,提出一種受熱變形也不滲漏的下攪拌烹飪機的內鍋。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為,一種下攪拌烹飪機的內鍋,內鍋底部的上側設有軸承座,所述的軸承座的軸向開設有供下攪拌烹飪機的電機軸穿過的軸承孔,所述軸承座與內鍋底部為一體結構,所述軸承座的上端面高于內鍋的底面5mm至450mm。軸承座與內鍋為一體結構,軸承座和內鍋就沒有連接界面,內鍋的鍋底受熱時的形變不會使得軸承座和內鍋之間形成裂縫,而且軸承座的高度一般高于炒菜時的油或湯汁的的高度,油或湯汁不會從軸承孔與軸承配合的間隙滲漏,徹底解決了智能烹飪機的滲漏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向涌,未經向涌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4333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培根模具固定裝置
- 下一篇:傳感變色鍋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