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最短間距以防治干擾的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39700.1 | 申請日: | 2014-05-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3251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05 | 
| 發明(設計)人: | 黃欽雄;黃欽基;梁政寅;曾美珠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建儀醫療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13/6471 | 分類號: | H01R13/6471 | 
| 代理公司: | 東莞市神州眾達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劉漢民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莞市清***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利用 信號 接地 導件間最短 間距 防治 干擾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技術領域,尤指一種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最短間距以防治干擾的結構。
背景技術
電路難免會受到各種內在因素或外來因素的干擾而影響到其運作的正確性。例如作用于信號兩極間的干擾電壓,主要由空間電磁場在信號間耦合感應及不平衡電路轉換共模干擾所形成的電壓,直接疊加在信號上,直接影響測量與控制精度。習知電子裝置的電路布署(Layout)大都是裸露于印刷電路板的表面,難以避免地會受到空間電磁場的耦合感應而造成電磁波干擾(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簡稱EMI)或射頻干擾(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簡稱RFI)的困擾。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最短間距以防治干擾的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最短間距以防治干擾的結構,包括:
至少二組電回路,每一組電回路各自具有信號導件;及
接地導件,該接地導件的周圍分別與至少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隔鄰,且二組電回路的各自信號導件位于不同平面,而且還使該任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的任一點至接地導件最近一點的第一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一間距,恒小于該信號導件的同一點至另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的最近一點的第二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二間距,以使自該信號導件任一點所逸散的電力線與磁力線,恒被距離最近的接地導件所牽引;從而使隔鄰的兩組電回路之信號導件所受到的彼此干擾效應達到最小。
具體地,接地導件與其中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之間投影地且對應地呈現遮蔽的狀態。
具體地,接地導件與電回路為萬用連接埠。
一種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最短間距以防治干擾的結構,包括:
至少三組電回路,每一組電回路各自具有信號導件;及
接地導件,該接地導件的周圍分別與至少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隔鄰,且三組電回路之中的其中二組電回路的各自信號導件系位于不同平面,而剩余的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與上述二組電回路之中的其中一組電回路的各自信號導件位于同一平面,而且還使該任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的任一點至接地導件最近一點的第三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三間距,恒小于該信號導件的同一點至另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的最近一點的第四最短連線所形成的第四間距,以使自該信號導件任一點所逸散的電力線與磁力線,恒被距離最近的接地導件所牽引;從而使隔鄰的兩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所受到的彼此干擾效應達到最小。
具體地,接地導件與其中一組電回路的信號導件之間投影地且對應地呈現遮蔽的狀態。
具體地,接地導件與電回路為萬用連接埠。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防治電路受到電磁波干擾(EMI)或射頻干擾(RFI)的困擾,使電路的運作更正確、更正常。
附圖說明
圖1 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2 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
圖3 是圖2的3-3剖面圖;
圖4 是圖2的4-4剖面圖;
圖5 是本發明實施例的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之立體分解圖;
圖6 是圖5的6-6剖面圖;
圖7 是圖5的7-7剖面圖;
圖8 是圖7的局部區域8的放大圖;
圖9 是圖7的局部區域9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來對本發明提供的利用信號導件與接地導件間最短間距以防治干擾的結構進行詳細闡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建儀醫療電子有限公司,未經東莞建儀醫療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3970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手動打孔機
 - 下一篇:清除紙箱模切孔廢料的清除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