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玉米復播麥田種子溝秸稈位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36722.2 | 申請日: | 2014-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2770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17 |
| 發明(設計)人: | 馬愛平;靖華;亢秀麗;崔歡虎;王裕智;張姝敏;張國棟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B49/06 | 分類號: | A01B49/06;A01D82/00 |
| 代理公司: | 太原晉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鄭晉周 |
| 地址: | 041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玉米 麥田 種子 秸稈 位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玉米復播麥田種子溝秸稈位移裝置。?
背景技術
在我國黃淮麥區水澆地,小麥-玉米一年兩作是其主要種植模式。進入本世紀以來,隨著緊湊耐密型玉米品種大面積應用,該區域玉米種植密度較上世紀中后期提高近20%左右;近年來,隨著玉米機械化收獲的普及,高密度種植的大量玉米秸稈留于復播麥田表層,小麥旋耕播種鎮壓一體機在旋耕作業過程中使大量秸稈旋入播種層,在播種作業過程中播種機的圓盤開溝器(其特點是不易形成擁堵)又將播種層中的玉米秸稈“旋轉切入”種子溝,種子溝中秸稈與土摻雜嚴重,這種狀況往往造成:一是種子溝中種、土結合度差,導致出苗率底,缺苗斷壟現象普遍;二是種子溝中根、土結合度差,常形成吊根死苗;三是由于種子溝中土壤微生境懸虛,麥苗根系生長受到影響,不利于小麥苗期及生長中后期的正常生長發育,常引發旱、凍等次生災害。為了解決小麥出苗難、保苗難及降低小麥苗期及生生中后期次生災害,國內學者開展了較多研究,目前應用的技術主要有:一是對玉米機械化收獲后留于田間表層的玉米秸稈晾曬2-3天后焚燒;二是大幅度提高播種量(每畝播種量達35千克);三是采取播后灌水的方式提高出苗率、成苗率及減緩土壤懸虛帶來的次生災害。通過焚燒秸稈、增加播種量和播后灌水,雖對提高小麥出苗率、成苗率及減緩后期次生災害有一定效果,但大幅度增加了小麥生產成本且不利于農田土壤培肥。?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降低種子溝中秸稈量,生產作業成本低,作業效率高的玉米復播麥田種子溝秸稈位移裝置。?
本實用新型安裝在已有的小麥旋耕播種鎮壓一體機的旋耕機與播種機間,與已有的小麥旋耕播種鎮壓一體機配套使用。該小麥旋耕播種鎮壓一體機由前及后依次包括旋耕機、播種機和鎮壓輥,旋耕機與拖拉機牽引動力相連。?
本實用新型包括支架和豁稈構件;支架包括橫梁、后梁、踏板、左、右縱梁和撐稈;橫梁兩端分別與左、右縱梁通過墊板及螺栓固定;撐稈前端焊接在橫梁上,撐稈后端通過螺栓與后梁固定;撐稈有三個,沿著支架橫梁和后梁均勻布置;踏板扣在縱梁上并通過螺栓固定。支架橫梁豁稈構件包括叉和轉筒,叉包括叉臂、叉柄和叉齒;叉齒有二個,分別焊接在叉臂兩端,叉柄下端與叉臂焊接,上端通過螺帽與支架橫梁固定,叉柄靠近上、下兩端處分別設有一段螺紋,通過調節螺帽在叉柄螺紋上的位置可調節叉柄的上下位置,進而調節叉齒入土深度;轉筒上設有上圓孔和下圓孔,叉柄穿過下、上圓孔,轉筒套在叉柄上,轉筒上、下兩端分別通過螺帽與叉柄固定。?
豁稈構件共十二套,其中六套均勻分布在支架后梁上,六套均勻分布在支架橫梁上,十二套豁稈構件均與播種機上的圓盤開溝器縱向對位。支架橫梁上的豁稈構件的叉柄上端通過螺帽與支架橫梁固定,后梁上安裝的豁稈構件的叉柄上端焊接有墊板,墊板通過螺栓與后梁固定;或者通過安裝在播種機前橫梁上圓盤開溝器附件上的螺栓與播種機前橫梁固定。通過墊板上的螺孔可調節叉柄的上下位置,進而調節叉齒入土深度;其它叉齒、叉臂、轉筒的結構連接與支架橫梁上安裝的叉齒、叉臂、轉筒相同。?
支架位于旋耕機后、播種機前。左、右縱梁前、后兩端分別與位于支架前面的旋耕機縱梁和位于支架后面的播種機縱梁上并通過螺栓固定;后梁可直接采用支架后面的播種機前橫梁替代。支架橫梁由槽型鋼制成、支架縱梁由方型鋼制成、撐桿由工字型鋼制成。兩個叉齒和叉臂的寬度與小麥種子的播幅相同,約為3.5cm;叉齒入土深度為5cm,略大于小麥種子的播種深度3-4cm。?
轉筒與叉柄間、螺帽與轉筒間均有一定的間隙,確保叉齒作業中上移的秸稈緊貼轉筒時轉筒能夠轉動,將秸稈位移于行間。旋耕機通過支架縱梁前移約為30cm,播種機前橫梁上安裝的豁稈構件距播種機后橫梁上安裝的圓盤開溝器為12cm,支架橫梁上安裝的豁稈構件距播種機前橫梁上安裝的圓盤開溝器約為15cm。?
本實用新型與已有的小麥旋耕播種鎮壓一體機配套安裝后,通過牽引動力(大中型拖拉機)一次可完成旋耕、種子溝秸稈位移、播種和鎮壓工序。本實用新型將種子溝中的秸稈位移于行間,降低種子溝中的秸稈量,有利于種、土,根、土結合,有效解決了復播麥田出苗難、保苗難問題,提高了小麥生長中后期的抗旱抗凍性。與小麥旋耕播種鎮壓一體機連接簡便,作業效率高,生產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支架橫梁上安裝的豁稈構件結構示意圖;
圖3為支架后梁上安裝的豁稈構件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未經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3672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