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新型浮針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36166.9 | 申請日: | 2014-05-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7380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15 |
| 發明(設計)人: | 侯國文;侯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侯國文 |
| 主分類號: | A61B17/00 | 分類號: | A61B17/00;A61H39/08 |
| 代理公司: | 鄭州大通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陳大通 |
| 地址: | 100061 北京市東城區廣渠門內***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針刺皮下疏松結締組織用于治療局部疼痛的浮針,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型浮針。?
背景技術
治療軟組織疼痛有多重方法,皮下浮針治療就是其中一種新興的治療方法,皮下浮針是一種侵入性的物料治療方案,以局部病癥為基礎,主要是進入淺筋膜層,施術前要常規消毒,進針時,針芯與皮膚呈15°~25°角刺入皮下疏松結締組織,然后放到針芯,以進針點為支點,手握針座,左右搖擺,是針體做扇形運動。掃散動作運動時間在2-3分鐘,直到病人的疼痛完全消失或不再減輕為止。掃散完畢,抽出針芯,再將膠布條帖附于針座,以固定留于皮下的軟套管。
目前,皮下浮針是復式結構,由金屬針和柔性的留置軟套管組成,金屬針末端固定有針柄,針柄便于操作,柔性的留置軟套管末端設有套管座,當留置軟管留于皮下是,人們一般采用棉球堵塞針座,再用膠布粘結固定,以防止外部污染進入軟套管,從而達到減少感染的目的,這種方式操作繁瑣,并且固定不牢固,容易脫落,使用很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技術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新型浮針。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浮針,包括呈管狀的金屬針、中空針柄、芯針、留置軟套管和套管座,所述套管座固定在留置軟套管末端,該套管座和留置軟套管一起套裝于金屬針上,所述金屬針一端與中空針柄固定為一體,另一端伸出留置軟套管前端,該金屬針內套裝芯針,所述芯針一端固定在手柄中,另一端伸出金屬針前端,所述手柄與所述中空針柄匹配活動安裝,所述留置軟套管和套管座連接處設有用于夾緊金屬針的夾緊固定機構。
在上述結構中,所述的夾緊固定機構為一管狀金屬套管,金屬套管相對兩側面上分別壓制一夾緊凹槽或金屬套管外壁四周設有圓環形或長條形夾緊凹槽。
在上述結構中,所述的手柄與中空針柄之間為螺紋安裝或卡扣安裝,或者手柄與中空針柄的接觸面為粗糙面摩擦安裝。
所述新型浮針還含有保護套管和防塵套帽,保護套管和防塵套帽螺紋連接或扣合連接;或者保護套管和防塵套帽的接觸面為粗糙面,兩接觸面之間摩擦配合連接;或者保護套管一端與防塵套帽一端套接,且兩者連接處粘結一層粘結紙;所述手柄和中空針柄位于防塵套帽中,所述留置軟套管和套管座位于保護套管中。
在上述結構中,所述的保護套管和防塵套帽的外表面均設有防滑紋。
在上述結構中,所述的防塵套帽側壁后端內表面上均布至少兩個沿軸向布置的限位凸臺。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的留置軟套管和套管座連接處設有用于夾緊金屬針的夾緊固定機構,使得留置軟套管與套管座的連接更加牢固,杜絕留置軟套管與套管座的脫落;另一方面留置軟套管的韌性,使得新型浮針在操作時掃散更加均勻柔和,從而更好的實現針具的治療效果;
2、本實用新型浮針外側還設有保護套管和防塵套帽,能有效防止外部污染物進入留置軟套管,從而達到減少感染的目的;
3、本實用新型的新型浮針,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新型浮針的去保護套管和防塵帽的外觀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新型浮針的去保護套管和防塵帽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新型浮針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參見圖1、圖2和圖3,圖中標號代表的意義為:1、手柄,2、芯針,3、中空針柄,4、金屬針,5、套管座,6、金屬套管,7、留置軟套管,8、夾緊凹槽,9、保護套管,10、防塵套帽,11、定位凸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侯國文,未經侯國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36166.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自動升降防護屏與施工平臺組合系統
- 下一篇:一種腦科專用頭部固定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