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鉆夾頭增力扳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33394.0 | 申請日: | 2014-05-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1805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10 |
| 發明(設計)人: | 蔡鳴泉;馬光芬;宋華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威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5B13/48 | 分類號: | B25B13/48;B25B23/00;B25B23/16 |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專利事務所 37202 | 代理人: | 王元生 |
| 地址: | 2644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夾頭 扳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工具和機床工具中鉆頭夾具附件,具體地說是一種鉆夾頭增力扳手。
背景技術
現有手電鉆的扳手鉆夾頭一般由鉆體、夾爪、齒圈、外套、扳手組成,三個夾爪分別安裝在鉆體的三個等分斜孔內,齒圈安裝在鉆體的齒圈槽內,齒圈與夾爪的螺紋形成螺紋傳動機構,外套和齒圈固定連接,鉆體后部有螺紋孔或錐孔。鉆體上有扳輪孔,扳手上的齒和扳輪孔及齒圈的齒嚙合。夾緊鉆頭時,使用鉆夾頭扳手上的齒轉動齒圈上的齒,齒圈的內螺紋和夾爪的螺紋傳遞扭力,夾爪沿鉆體的三個等分斜孔閉合夾緊鉆頭。目前使用的扳手均是標準尺寸,不便于調整用力。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通過調整扳手桿長度,可調整用力的鉆夾頭增力扳手。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鉆夾頭增力扳手,其包括扳手桿、齒輪頭,齒輪頭垂直焊接在扳手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桿包括有套管和增力桿,所述增力桿里端周向固定安裝一卡環,卡環與套管內壁緊密接觸,增力桿可在套管中伸縮,所述套管首端設有一絲堵,尾端設有增力桿限位凸臺。
本實用新型所述絲堵為內六角螺栓。
本實用新型所述增力桿是階梯圓柱體,卡環固定在里端直徑大的圓柱體上。
本實用新型所述扳手桿中的增力桿可在套管中伸縮。平時不使用時,增力桿隱藏在套管中,使用時,能夠拉動移出,利用增力桿增加扳手桿及齒輪頭對齒圈的扭動力矩,根據杠桿原理,減少人手的輸入力矩的施加,達到省力效果。對照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短小輕巧,操作使用輕便,是一種理想的鉆夾頭增力扳手。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組成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增力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中的標號是:1.套管,2.齒輪頭,3.增力桿,4.絲堵,5.卡環。
具體實施方式
從圖1中可以看出,一種鉆夾頭增力扳手,其包括扳手桿、齒輪頭2,齒輪頭2垂直焊接在扳手桿上。扳手桿和扳輪孔相對應,齒輪頭2上的齒與齒圈的齒嚙合。夾緊鉆頭時,扳手上的齒轉動齒圈上的齒,齒圈的內螺紋和夾爪的螺紋傳遞扭力,夾爪沿鉆體的三個等分斜孔閉合夾緊鉆頭。
本實用新型的特點是:所述扳手桿包括有套管1和增力桿3,所述增力桿3里端周向固定安裝一卡環5,卡環5與套管1內壁緊密接觸,增力桿3可在套管1中伸縮,所述套管1首端設有一絲堵4,尾端設有增力桿限位凸臺11。
本實用新型所述絲堵4可以為內六角螺栓。也可以為外六角螺栓。還可以為一襯套,襯套與套管內壁過盈配合。裝配時,增力桿3從套管1首端插入,而后通過絲堵4封堵住。
本實用新型所述增力桿3是階梯圓柱體,卡環5固定在里端直徑大的圓柱體上。
本實用新型所述扳手桿中的增力桿可在套管中伸縮。平時不使用時,增力桿隱藏在套管中,使用時,能夠拉動移出,利用增力桿增加扳手桿及齒輪頭對齒圈的扭動力矩,根據杠桿原理,減少人手的輸入力矩的施加,達到省力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短小輕巧,操作使用輕便,是一種理想的鉆夾頭增力扳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威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山東威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3339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噴射式節水馬桶
- 下一篇:一種具有噴弧機構的小型斷路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