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輸送易汽化介質的屏蔽泵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32699.X | 申請日: | 2014-05-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7976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15 |
| 發明(設計)人: | 王愛濱;李海博;張陽;鄒立莉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海密梯克泵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D13/06 | 分類號: | F04D13/06;F04D7/02;F04D29/58 |
| 代理公司: | 大連非凡專利事務所 21220 | 代理人: | 高學剛 |
| 地址: | 116620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輸送 汽化 介質 屏蔽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屏蔽泵,特別是一種輸送易汽化介質的屏蔽泵。
背景技術
目前石油、化工領域中所使用的無泄漏屏蔽泵,為了為電機和軸承降溫,同時也為了潤滑軸承,會有一部分介質通過泵內的通孔進入泵體后部,并返回到泵體內腔中,這部分介質往復循環以達到降溫和潤滑的效果,但當所輸送的介質為易汽化的介質時,當這部分介質吸收了泵內部件的溫度而升溫后,很容易發生汽化,這樣會導致泵的損壞;因此現在需要一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的新型屏蔽泵。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巧妙,布局合理,能夠防止為泵體電機結構降溫的部分介質汽化的屏蔽泵。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輸送易汽化介質的屏蔽泵,包括泵體1,其特征在于:在泵體1的內設置有位于輔助葉輪腔2內的輔助葉輪3,在泵體1的后軸承體4處設置有第一介質循環管5,第一介質循環管5的出口端與泵體1的出口腔6連通,并且在出口腔6和輔助葉輪腔2之間還連接有第二介質循環管7。
本實用新型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本種結構形式的輸送易汽化介質的屏蔽泵,其結構簡單,設計巧妙,布局合理。現有的屏蔽泵在使用過程中為電機部分冷卻的介質循環管路全部位于泵體內部,熱量無法散失,造成介質易發生汽化、損壞電機的情況,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將這部分為電機降溫的介質循環管路設計到泵體外部,這樣吸收了熱量的介質會將其攜帶的熱量散發到周圍環境中,形成低溫介質后重新回到泵體中參與循環,因此能夠避免因溫度過高造成介質汽化的情況發生。并且它的制作工藝簡單,制造成本低廉,因此可以說它具備了多種優點,特別適合于在本領域中推廣應用,其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一種輸送易汽化介質的屏蔽泵,包括泵體1,在泵體1內設置有輔助葉輪腔2,在輔助葉輪腔2內設置有通過電機轉子帶動的輔助葉輪3,在泵體1的后軸承體4處還設置有第一介質循環管5,而這個第一介質循環管5的出口端則與泵體1的出口腔6相連通,并且在出口腔6和輔助葉輪腔2之間還連接有第二介質循環管7。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輸送易汽化介質的屏蔽泵的工作過程如下:本屏蔽泵在工作時,大量的介質在主葉輪的作用下通過出口腔6后經出口排出,一部分介質通過第二介質循環管7進入輔助葉輪腔2,并在輔助葉輪腔2內的輔助葉輪3的作用下,進入定子屏蔽套和轉子屏蔽套之間的縫隙,最終進入泵體1的后軸承體4處的腔室,然后這部分介質會進入第一介質循環管5并重新回到輔助葉輪腔2中,即在泵體1工作的過程中,始終會有一部分介質按照出口腔6—輔助葉輪腔2—后軸承體4—出口腔6的路線進行往復循環,在上述循環過程中將泵體1內電機部分的熱量帶走,為電機實現冷卻,且由于該循環過程中有一部分是在泵體1外部進行的,因此在該路段中介質的熱量會散發到周圍環境中,防止介質汽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海密梯克泵業有限公司,未經大連海密梯克泵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3269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強力盤泵裝置
- 下一篇:輸送易氣化介質的外混式自吸屏蔽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