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既有建筑之間連接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31487.X | 申請日: | 2014-05-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0552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29 |
| 發明(設計)人: | 董有;謝建明;馬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筑福國際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23/00 | 分類號: | E04G2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既有 建筑 之間 連接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既有建筑之間連接結構,屬于加固改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建設規劃不斷求新,生產不斷發展,人們對既有的各類生產、生活用房的使用功能和條件會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使其不斷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這樣必然會有對既有建筑物進行改造的工程。
目前,在我國舊房改造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因發展和經營需要,需將相鄰兩建筑連接為一體,來增加使用面積或使行走方便。特別是商場、醫院和學校等建筑,但考慮到兩相鄰建筑及新增連接部分的結構形式不同,其固有頻率、振幅不同,受溫度、地震或其他較強的振動的影響下,產生的變形不同,兩相鄰建筑容易產生結構破壞,甚至發生倒塌事件。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既有建筑之間連接結構。用滑動橡膠支座作為兩相鄰建筑的連接節點,解決了具有不同固有頻率、振幅的兩棟建筑在結構連接后收到地震或其他較強振動時產生結構破壞的難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既有建筑之間連接結構,包括相鄰的已有建筑甲和已有建筑乙,所述已有建筑甲和已有建筑乙相對的兩側均設置有一排框架柱,所述框架柱上設置有外包鋼板,框架柱與外包鋼板之間采用化學錨栓進行連接,外包鋼板一側焊接有牛腿,主鋼梁設置在牛腿上,主鋼梁與牛腿之間采用滑動橡膠支座作為連接節點,各個主鋼梁之間采用井字形相互連接在一起,共同組成一新增連接部分,從而將相鄰的已有建筑甲和已有建筑乙連接起來。
所述外包鋼板厚度為20mm。
所述主鋼梁為工字鋼。
所述框架柱上的牛腿為一層或多層。進一步地,每層牛腿上表面標高一致。
所述外包鋼板四個面上均交叉設置有多根化學錨栓。
所述主鋼梁底面與滑動橡膠支座頂面之間采用螺栓固定。
所述化學錨栓直徑為20mm。
所述新增連接部分上鋪設有鋼板或混凝土預制板。
上述既有建筑之間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根據設計圖紙,首先加固框架柱的基礎,以滿足承擔上部新增連接部分的荷載;
步驟二:在已有建筑甲和已有建筑乙相對側的框架柱上相應設計位置設置外包鋼板,并用化學錨栓將其與框架柱連接;
步驟三:在外包鋼板一側焊接牛腿,牛腿標高根據設計圖紙確定;
步驟四:在牛腿上安裝滑動橡膠支座,各滑動橡膠支座應準確就位,并保持在同一平面上,避免滑動橡膠支座出現偏心受壓現象;
步驟五:在各滑動橡膠支座上安裝主鋼梁;主鋼梁安裝時,為防止主鋼梁與滑動橡膠支座發生橫向滑移,需先用木質三角墊塊在主鋼梁兩側臨時定位支撐,待主鋼梁安裝工作全部完畢后拆除;
步驟六:將各個牛腿上的主鋼梁之間采用井字形相互連接在一起,構成一新增連接部分,將相鄰的已有建筑甲和已有建筑乙連接起來。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很好的解決了兩相鄰不同建筑連接的難題,采用滑動橡膠支座不僅可使支座節點在不出現大的壓縮變形的情況下獲得足夠的承載力,而且協同兩相鄰建筑的固有振幅、頻率,從而消除或減小溫度、變形應力對原結構的破壞,同時又可均衡下部支撐結構的受力狀態,且該方法結構簡單,安裝、更換方便,使用時間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2為新增牛腿示意圖;
圖3為新增牛腿軸測圖;
圖4為節點連接示意圖;
圖中:1、已有建筑甲;2、已有建筑乙;3、框架柱;4、外包鋼板;5、化學錨栓;6、牛腿;7、主鋼梁;8、滑動橡膠支座;9、新增連接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筑福國際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北京筑福國際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3148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一體化散熱器
- 下一篇:一種LED天花燈用散熱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