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從LNG中回收乙烯原料的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31401.3 | 申請日: | 2014-05-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1625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10 |
| 發明(設計)人: | 楊文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金科深冷設備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3/14 | 分類號: | B01D3/14;C07C11/04;C07C7/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何強;楊冬 |
| 地址: | 610036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lng 回收 乙烯 原料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乙烯原料回收裝置,尤其是一種從LNG中回收乙烯原料的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石化市場持續迅猛的發展,對石化基礎原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原料來源已經制約乙烯產業發展的關鍵。目前,我國乙烯原料主要來自石腦油,而石腦油全部來自石油。近年來,石油價格高居不下,大大提高了乙烯原料的生產成本,而原料成本占乙烯生產成本的60%~80%,因此大幅壓縮了乙烯的利潤空間;并且,從石腦油中提取乙烯原料需要耗費大量寶貴的石油資源,這也客觀上加劇了石油市場的供需矛盾,有鑒于此,尋找新的乙烯原料來源就顯得十分必要。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降低乙烯原料生產成本、緩解石油市場供需矛盾的從LNG中回收乙烯原料的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從LNG中回收乙烯原料的裝置,包括原料泵和精餾塔,所述原料泵的出口端連接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與精餾塔頂部連通,所述第二管路與精餾塔中段連通,所述第二管路上設有加熱器。
進一步的,所述精餾塔旁設有重沸器,所述重沸器與精餾塔底部之間設有循環管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夠利用LNG中的甲烷和乙烯原料具有不同的沸點等物理性質,通過精餾塔高效地使甲烷和乙烯原料實現分離,從而達到從LNG中分離得到乙烯原料的目的,即降低了乙烯原料的生產成本,又消除以往提取乙烯原料時對于石油的依賴。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所示:1-原料泵,2-精餾塔,3-第一管路,4-第二管路,5-加熱器,6-重沸器,7-循環管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從LNG中回收乙烯原料的裝置,包括原料泵1和精餾塔2,所述原料泵1的出口端連接有第一管路3和第二管路4,所述第一管路3與精餾塔2頂部連通,所述第二管路4與精餾塔2中段連通,所述第二管路4上設有加熱器5。在實際生產中,首先使用原料泵1對LNG原料進行加壓,加壓后的LNG原料分成兩路,一路通過第一管路3進入精餾塔2頂部,另一路通過第一管路3經加熱器5加熱后進入精餾塔2中段。經第一管路3進入精餾塔2頂部的LNG原料為冷凝液,而經第二管路進入精餾塔中段的LNG原料由于經過加熱器加熱,會以蒸汽的形式進入精餾塔2中段。在精餾塔2內,當上升的蒸汽與下降的冷凝液相接觸時,上升的蒸汽部分會冷凝放出熱量使下降的冷凝液部分氣化,兩者之間發生熱量交換。由于LNG原料中甲烷的沸點低于乙烯原料的沸點,因此,熱量交換的結果會造成上升蒸汽中易揮發組分即甲烷成分的增加,而下降的冷凝液中高沸點組分即乙烯原料的組分增加。而持續不斷地向第一管路3和第二管路4中通入LNG原料時,下降的冷凝液和上升的蒸汽就會進行多次熱量交換,這樣就可以使蒸汽部分在到達精餾塔2頂部甲烷組分占有最高的比率,在精餾塔2底部就可以獲得乙烯原料。
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降低乙烯原料中甲烷等雜質的含量,所述精餾塔2旁設有重沸器6,所述重沸器6與精餾塔2底部之間設有循環管路7。在通過精餾塔2精餾后,精餾塔2底部的冷凝液中不可避免的還會存少量甲烷成分,在設置重沸器6之后,精餾塔2底的冷凝液會通過循環管路7被輸送至重沸器6,重沸器6通過熱介質加熱后的溫度應當控制在甲烷的沸點與乙烯原料的沸點之間,這樣就可以使殘留在冷凝液中的甲烷組分再次形成蒸汽,甲烷蒸汽通過循環管路7重新回到精餾塔2,此時即可將冷凝液中的甲烷含量降低到最低程度,并得到高純度的乙烯原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金科深冷設備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四川金科深冷設備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3140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