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鹽堿化地區綠化帶土壤改良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31023.9 | 申請日: | 2014-05-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8433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22 |
| 發明(設計)人: | 周青云;王仰仁;李松敏;屈艷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農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G25/00 | 分類號: | A01G25/00;A01G1/00;E03B3/02;E03B5/04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鄭乘澄 |
| 地址: | 300381***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鹽堿化 地區 綠化帶 土壤改良 雨水 收集 利用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綠化灌溉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鹽堿化地區綠化帶土壤改良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世界各地還有相當面積的鹽堿地尚未得到改良和利用,隨著全球灌溉面積的增大,土壤次生鹽漬化有日趨嚴重的趨勢。中國是一個鹽漬土分布廣泛的國家,土壤鹽漬化多發生在干旱、半干旱區。傳統的漫灌和只灌不排的灌溉方式,通常導致地下水位上升或土壤底層地下水的鹽分隨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發后,使鹽分集聚在表層土壤中,當土壤含鹽量太高(超過0.3%)時,形成鹽堿災害。
濱海地區土壤鹽漬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受地下水的影響。由于地下水超采使地下水位持續下降,沙質和基巖裂隙海岸地帶發生海水入侵,在有咸水分布的地區出現咸水邊界向淡水區移動。由于海水入侵,導致了濱海地區地下水含鹽量過高。而我國北方地區較為干旱,地下水由于毛細作用上升到地表蒸發后,便留下鹽分。經過累積,土壤含鹽量持續升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多數地區采取了蓄淡壓鹽、大定額垂直灌溉等方法來壓鹽。其結果是土壤鹽分有所下降,但是耗費了大量的水資源。
正是由于土壤鹽分較高,使得植物不能正常生長,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更換一批綠化帶植物。普通的灌溉方式是用綠化車撒水車進行不定量的灌溉。這種灌溉方式造成水的大量浪費。噴灌等其他的節水灌溉系統會比常規灌溉節約水資源,但達不到降低土壤鹽分的目的。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有效隔絕地下水中的鹽分向地表聚集、改良土壤鹽堿性、充分收集利用雨水、節約灌溉水源的鹽堿化地區綠化帶土壤改良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統。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鹽堿化地區綠化帶土壤改良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包括從下方包覆住綠化帶土層、將該部分土層與下層土壤隔離開來的多段隔水層以及沿綠化帶布置的多個集水井;在由隔水層包覆的每段綠化帶土層的底部均設有排水暗管,排水暗管的一端封閉在該段綠化帶土層內、另一端由隔水層伸出并連通至就近的集水井內;還包括設于綠化帶兩側路面的集水渠,所述集水渠與就近的集水井連通;還包括多個由集水井向外部泵水對綠化帶進行灌溉的水泵。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新穎的鹽堿化地區綠化帶土壤改良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統,隔水層的設置有效地將綠化帶土層與周圍鹽堿土壤進行隔離,隔絕了地下水上升的通道,阻止了鹽分向地表聚集。與集水井連通的排水暗管的設置實現了通過一次大定額灌水將綠化帶土層中的鹽分進行淋洗排出、改良土壤鹽堿度的目的,同時對多余滲水進行收集。與集水井連通的集水渠的設置實現了對雨水的收集。集水井收集的雨水和多余滲水構成了灌溉水源,在水泵的加壓作用下對綠化帶進行灌溉并實現循環利用,節約了灌溉水源。
優選地:所述隔水層選取為熱塑性聚氨酯膜材質。
優選地:所述排水暗管選取為曲紋集水暗管材質,由位于綠化帶土層的內端至位于集水井的外端設有坡度,坡度值為0.2%-0.3%。
優選地:所述集水渠的底部由遠離集水井的外端至與集水井連通的內端設有底坡,坡度值為0.05%-0.1%。
優選地:所述隔水層的數量與集水井的數量相等,兩者一對一匹配。
優選地:所述集水井的數量小于隔水層的數量,每個集水井與大于等于1個隔水層匹配。
優選地:所述水泵的數量等于集水井的數量,兩者一對一匹配,水泵設置于集水井內。
優選地:所述水泵為移動式結構形式,沿綠化帶移動并選擇性地加裝到集水井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縱向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橫向斷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排水暗管;2、隔水層;3、水泵;4、集水井;5、集水渠。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發明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包括從下方包覆住綠化帶土層、將該部分土層與下層土壤隔離開來的多段隔水層2以及沿綠化帶布置的多個集水井4。
在由隔水層2包覆的每段綠化帶土層的底部均設有排水暗管1,排水暗管1的一端封閉在該段綠化帶土層內、另一端由隔水層2伸出并連通至就近的集水井4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農學院,未經天津農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3102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園林綠化裝置
- 下一篇:一種新植樹木的地下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