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的油泵用擺動式柱塞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27663.2 | 申請日: | 2014-05-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67872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08 |
| 發明(設計)人: | 朱發起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科力車輛控制系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B53/14 | 分類號: | F04B53/14;F04B5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陽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應圣義 |
| 地址: | 324100 浙江省衢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油泵 擺動 柱塞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重卡汽車配件,為重卡汽車駕駛室液壓翻轉器油泵的柱塞結構。
背景技術
駕駛室液壓翻轉系統要求運行精度高,且運行壓力高,柱塞在高壓下的運動次數要求高,要求壽命長。在設備連續運轉一段時間后,柱塞會產生磨損,污物、磨屑或雜質進入系統,對系統形成污染,加速了柱塞、柱塞孔及密封件的磨損,造成油液泄漏壓力下降直至無壓力,影響正常使用。目前,駕駛室翻轉系統柱塞泵采用的布置柱塞方式主要有軸向柱塞、徑向柱塞二種形式。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的為現有技術的軸向柱塞,包括Y形密封圈14、柱塞15、搖臂8、連接銷9、泵體13、搖臂銷7、O形密封圈10、襯套16、轉動軸17。軸向柱塞是翻轉器軸向柱塞泵的核心部件。柱塞15的往復運動方向為垂直方向。軸向柱塞15是通過柱塞在柱塞孔內往復運動在工作室所產生的容積變化來進行工作。如翻轉器手動泵柱塞布置方式是軸向柱塞。其存在的缺點是對柱塞的加工精度要求高,對加工設備的加工精度要求高,工藝復雜,對操作工的技能要求水平高,加工成本高。
如圖4所示為現有技術的徑向柱塞,包括泵座18、彈性密封組件19、密封墊20、圓柱塞21、曲軸22、軸承23、回位擋圈24、滑動軸承25、油泵體26。徑向柱塞是翻轉器徑向柱塞泵的核心部件。柱塞的往復運動方向為水平方向。徑向柱塞是通過圓柱塞21在柱塞孔內往復運動在工作室所產生的容積變化來進行工作。如翻轉器電動泵柱塞布置方式是軸向圓柱塞21。其存在的缺點是工作壓力對柱塞的加工精度要求高,對加工設備的加工精度要求高,工藝復雜,對操作工的技能要求水平高,加工成本高。徑向柱塞泵有不平衡的徑向液壓力,柱塞與柱塞孔配合間隙不能自動補償。泄漏較大,限制了壓力的提高。
上述兩種柱塞都易失效,由于對柱塞精度要求高,在裝配時易出現裝不進或間隙大,工作時出現卡死等缺陷,導致翻轉器系統油泵不能正常工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上述兩種柱塞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柱塞結構一擺動柱塞,其結構簡單,自適應性強、自吸能力強、補償能力強,可靠性高,壽命長。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的油泵用擺動式柱塞,包括泵體13、搖臂8、擺動柱塞6和柱塞套5,泵體13上設有轉動手柄12,搖臂8通過連接銷9固定在動手柄12上,搖臂8和擺動柱塞6通過搖臂銷7連接,其特征是擺動柱塞6的下端設有密封組件,密封組件包括O形圈3和導向帶4,導向帶4緊貼在O形圈3外圓周上,O形圈3和導向帶4用擋圈2和卡簧1固定在擺動柱塞6的下端,O形圈3和導向帶4位于柱塞套5內,柱塞套5內的擺動柱塞6的外壁和與柱塞套5的內壁之間的間隙為1.5?mm?-2.5mm。
具體實施時,轉動手柄12與泵體13的內壁間設有O形密封圈10,轉動手柄12套設有端蓋11,端蓋11固定在泵體13上。
本實用新型擺動柱塞6及其與之配合組成工作室的柱塞套5,.擺動柱塞6與柱塞套5間采用大間隙配合,可產生擺角,降低了對擺動柱塞6和柱塞套5的柱塞孔的尺寸精度要求,降低了加工成本。操作部分由轉動手柄12、端蓋11、O形密封圈10、搖臂8、連接銷9構成。轉動手柄12為六方柱形,載荷承受能力強,能承受較大的操作力且材料采購方便。裝在轉動手柄上的O形密封圈10與泵體13、轉動手柄12組成密封結構,保證液壓油不會在此處外泄。
具體實施時,擋圈2采用聚甲醛POM材質的擋圈,擋圈2外表面為球面結構,保證擺動柱塞6的2度擺角實現。
具體實施時,導向帶4采用密封PTFE材質的導向帶,耐磨性好,自潤滑性好,耐高低溫性能好,尺寸穩定性好,能保證較好的自吸性能。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的油泵用擺動式柱塞,通過擺動柱塞6與柱塞套5的柱塞孔形成工作室,利用擺動柱塞6、密封組件與柱塞套5配合形成的過盈量,產生自吸功能。達到吸油、排油的目的。隨著液壓壓力的提高,推出液壓缸缸筒中的活塞桿,舉起駕駛室,實現駕駛室翻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科力車輛控制系統有限公司,未經浙江科力車輛控制系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2766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