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碳纖維管件安裝樣架的連接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27420.9 | 申請日: | 2014-05-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0646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29 |
| 發明(設計)人: | 李青;張鎮 | 申請(專利權)人: | 神龍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B7/08 | 分類號: | F16B7/08;F16B11/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鴻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漢***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碳纖維 安裝 連接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乘用車裝配工藝設備領域,具體地指一種碳纖維管件安裝樣架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在乘用車整車生產領域,一般采用裝配樣架來保證各裝配組件之間的幾何尺寸質量以及支撐整個系統。傳統的裝配樣架采用鋁合金型材焊接而成,質量大且強度低,不符合車輛輕量化的趨勢。碳纖維是一種力學性能優異的材料,由碳纖維復合材料制成的矩形管剛性大、強度高、質量輕,具有同等重量的型材無法比擬的優勢。但是碳纖維復合材料矩形管之間無法焊接,其連接一般采用膠接和鉚接兩種方式,由于碳纖維管件為薄壁構件,鉚接基本不起作用,因此采用大多采取膠接方式。膠接方式分為外粘接和內粘接兩種,外粘接為連接部件套粘在復合材料管外壁,內粘接為連接部件外表面粘在復合材料管內壁。但普通的膠接結構強度一定程度上依賴于膠接長度,限制了碳纖維管件的承載能力,現有技術中還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要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矩形管制造輕量化的樣架,就必須解決此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上述背景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碳纖維管件安裝樣架的連接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碳纖維管件安裝樣架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接頭和第一碳纖維管件、第二碳纖維管件,所述接頭為中空管狀結構,所述接頭包括相互垂直連接的外接段和內接段,
所述第一碳纖維管件沿接頭內接段軸向與接頭內接段內粘接,
所述第二碳纖維管件沿接頭外接段軸向與接頭外接段外粘接,
所述接頭外接段上開有注膠孔,所述注膠孔內注膠至接頭外接段表面。
優選的,所述注膠孔為3個,分別位于接頭外接段底面和兩側面上。
優選的,所述接頭內接段上開有儲膠槽,所述儲膠槽內注膠。
優選的,所述儲膠槽開在接頭內接段側面外表面處。
優選的,所述儲膠槽內注膠至內接段表面。
優選的,所述儲膠槽為十字型凹槽。
優選的,所述儲膠槽為4個,分別位于接頭內接段四個側面外表面處。
優選的,所述接頭內外表面均為蜂窩多孔。
本實用新型中,接頭包括外接段和內接段,外接段和內接段垂直連接。采用接頭分別對第一碳纖維管件、第二碳纖維管件進行內粘接和外粘接,外粘接為連接部件套粘在復合材料管外壁,粘接后使碳纖維管件能夠形成框架結構,保持良好的強度與剛性,從而實現樣架的輕量化。在接頭外接段上表面開有注膠孔,方便注膠,當注膠孔內注膠至接頭內接段上表面固化后形成膠栓,接頭外接段與碳纖維管件間形成粘接層,由于粘接層與膠栓間的結合力小于粘接層與膠栓間的結合力,從而增強了粘接層的抗剪切能力。
接頭內外表面均為蜂窩多孔,增加了接頭表面與粘接劑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強了粘接強度。
儲膠槽內注膠,膠水固化后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膠層,當碳纖維管件與接頭內接段內粘接時,儲膠槽膠層應力集中系數較小,增大了膠層抗剪強度。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施工容易,具有質量輕、強度高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中接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中接頭的主視圖
圖4為實施例中接頭的左視圖
圖5為實施例中接頭的俯視圖
其中:1.接頭2.接頭外接段3.接頭內接段4.第二碳纖維管件5.第一碳纖維管件6.注膠孔7.儲膠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第二碳纖維管件4、第一碳纖維管件5橫截面為矩形,接頭1為直線型中空管狀結構,接頭1的兩段包括垂直連接的外接段2和內接段3,內接段3的軸向為豎直方向,如圖2所指箭頭方向,外接段2軸向與內接段3的軸向垂直。如圖3-5所示,接頭1外接段2底面和兩相對側面中心處共開有3個圓形注膠孔6,接頭1內接段3四個側面外表面均開有十字型儲膠槽7。
接頭1為鋁合金材質,使用前將接頭1放入處理液進行陽極氧化處理,使其內外表面均生成蜂窩多孔,孔均為盲孔。使用時將接頭1外接段2內表面和第二碳纖維管件4外表面需粘接處均均勻涂布膠水,將第二碳纖維管件4以垂直于接頭1軸向的方向緩慢勻速穿過接頭1外接段2至需粘接處,待膠稍固化難以流動時,依次將3個注膠孔6繼續注膠至接頭1上表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未經神龍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2742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乳腺切除術后壓力氣袋
- 下一篇:縫合線鎖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