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單向壓機上的雙向壓制成型用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17124.0 | 申請日: | 2014-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3154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17 |
| 發明(設計)人: | 邢波;魯濤;閆寧;孫鵬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8B3/08 | 分類號: | B28B3/08 |
| 代理公司: | 鄭州中原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霍彥偉 |
| 地址: | 450001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單向 壓機上 雙向 壓制 成型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單向壓機上的雙向壓制成型用模具。?
背景技術
成型模具用于磨具、陶瓷制品等的壓制。如圖1所示,成型工藝一般先將粉料5投入模具腔體中,在模具的模腔4上部加上墊鐵3,下部加下墊鐵7;然后,通過上墊板1對模具上壓頭2施加壓力,壓制成規定形狀和尺寸的成型毛坯。
如圖2所示,現有技術成型方式通過上壓頭2傳遞向下的壓力使粉料5受壓,然后手工去除下墊鐵7,再一次施加壓力,由于模腔4和下墊板8之間間隙的存在,下壓頭6受反作用力向上移動,實現粉料的雙向壓制成型。首先,由于分兩次實現雙向壓制,導致兩次壓力大小存在差異,導致粉料厚度方向的密度一致性難以控制;其次,由于向上的壓制是通過去除墊鐵實現,去除墊鐵過程中,模具易發生移動,導致成型后制品的均勻性受到影響。最后,去除墊鐵的工序增加了勞動強度,同時降低了生產效率。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傳統的成型模具生產效率低,壓制過程不連續,壓制成型質量低,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用于單向壓機上的雙向壓制成型用模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實現的:
????一種用于單向壓機上的雙向壓制成型用模具,包括模腔,模腔內設置上壓頭和下壓頭,所述模腔設置在動態墊板上;在所述動態墊板中部設置與下壓頭相對應的固定套芯,在所述動態墊板內設置與模腔相對應的彈性體。
????所述動態墊板包括上板和下板,上板中部設置固定套芯,固定套芯固定在下板上,上板與下板之間設置彈簧。
所述固定套芯與下壓頭一體連接。
所述固定套芯通過螺栓固定在下板上。
????在所述上板與固定套芯相接觸部位設置有臺階,固定套芯卡在臺階上。
在所述上板和下板上設置有相對應的凹槽,凹槽內設置彈簧。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采用動態墊板,不需要去除下墊鐵,很好地保證了雙向壓制的同步連續進行,同時有效地實現制品的成型均勻性,減少了成型工序,提高了勞動效率,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和實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現有技術去除墊鐵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3所示,一種用于單向壓機上的雙向壓制成型用模具,包括模腔4,模腔4內設置上壓頭2和下壓頭6,所述模腔4設置在動態墊板上;在所述動態墊板中部設置與下壓頭6相對應的固定套芯11,在所述動態墊板內設置與模腔相對應的彈性體12。動態墊板包括上板9和下板10,上板中部設置固定套芯11,固定套芯11通過螺栓13固定在下板10上,上板9與下板10之間設置彈簧12。所述固定套芯11與下壓頭6一體連接。在所述上板9與固定套芯11相接觸部位設置有臺階,固定套芯11卡在臺階上。在所述上板9和下板10上設置有相對應的凹槽,凹槽內設置彈簧12。
????上壓頭2上還設置上墊板1,通過上墊板1對上壓頭2施加壓力,上墊板1與模腔4之間設置上墊鐵3,本實用新型設計了動態彈性墊板,上板9與固定套芯11具有一定的配合精度;固定套芯11頂面具有與模具下壓頭6配合的結構,可實現與多種型號模具配套使用,上板9與下板10之間通過彈性體連接,實現雙向的同時進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經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1712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