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污油污水回收環保處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10619.0 | 申請日: | 2014-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7779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20 |
| 發明(設計)人: | 田樹林;隋東艷;郭彬;景向云;王興佳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慶昌圣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36/00 | 分類號: | B01D36/00 |
| 代理公司: | 大慶市遠東專利商標事務所 23202 | 代理人: | 馬洪發 |
| 地址: | 163316 黑龍江省大慶市高***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油污 回收 環保 處理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石油開采領域污液處理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污油污水回收環保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在油田開采的過程中,污油污水的污染問題嚴重,一方面污油污水的混合物無法二次利用,只能作為廢液進行排放,對環境造成極大的污染,另一方面污油污水中也含有原油,但由于其與水以及一些固體雜質混合,無法直接利用,進而造成了原油的浪費。傳統的污油污水處理裝置,只能單純依靠外部壓力將污油污水推入處理裝置內,且分離效率低、回收率差。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對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污油污水回收環保處理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污油污水回收環保處理裝置,包括殼體、過濾器和射流泵,所述的殼體內設有自進液管線、排出液管線、吸進液管線、排污管線、放空液管線和集油管線,所述的自進液管線和吸進液管線穿過操作室與過濾器連接,過濾器的出口管線延伸至分離室的上部,集油管線由分離室通入儲油室、且管路上設有射流泵,射流泵管路連接至過濾器的下部,排出液管線由儲油室經操作室延伸至殼體外部,排污管線由過濾器的底部經操作室延伸至殼體外部,放空液管線位于殼體的底部、其由儲油室經操作室延伸至殼體外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自進液管線、吸進液管線、排污管線和放空液管線均設有蝶閥,排出液管線上設有止回閥、球閥和壓力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過濾器的出口管線的末端設有旋流罩。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分離室內設有溢流板。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分離室的側壁設有排水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殼體的外壁設有吊環。
本實用新型的污油污水回收環保處理裝置,能夠將無壓力作用的污油污水進行分離,在自進液管線與吸進液管線的末端設置旋流罩,將油滴和水滴破碎成小液滴,更有利于油水分離,加快分離速度,也提高了回收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污油污水回收環保處理裝置,包括殼體1、過濾器2和射流泵3,殼體1的外壁設有吊環18。
所述的殼體1內設有自進液管線4、排出液管線5、吸進液管線6、排污管線7、放空液管線8和集油管線9,所述的自進液管線4和吸進液管線6穿過操作室19與過濾器2連接,過濾器2的出口管線21延伸至分離室10的上部,集油管線9由分離室10通入儲油室12、且管路上設有射流泵3,射流泵3管路連接至過濾器2的下部,排出液管線5由儲油室12經操作室19延伸至殼體1外部,排污管線7由過濾器2的底部經操作室19延伸至殼體1外部,放空液管線8位于殼體1的底部、其由儲油室12經操作室19延伸至殼體1外部。
其自進液管線4、吸進液管線6、排污管線7和放空液管線8均設有蝶閥13,排出液管線5上設有止回閥14、球閥15和壓力表11。
出口管線21的末端設有旋流罩16。旋流罩16的液體入口為切線方向流入,液體在旋流罩1內沿內壁旋轉下降,液滴由于受到離心力作用破碎成小液滴,增加了油滴和水滴的運動能力,加快了油和水的分離速度。
在分離室10內設有溢流板20;側壁設有排水口17。
當井內具有一定壓力的污油污水需要進行處理時,可直接管路接入自進液管線4,污油污水經過濾器2進行固體過濾,其雜質由排污管線7排出,過濾后的油水混合物進入分離室10的右側進行自由分離,隨著油水混合物的不斷增多,上層的油層會沒過溢流板20,進入分離室10的左側,高純度的溢流油經集油管線由射流泵3泵入儲油室12,在儲油室12的底問設有加熱裝置22,可以加速介質的流動性,再通過排出液管線5排出殼體1存放于罐體等儲有裝置,分離出的水由排水口17排出。
在沒有壓力推入污油污水的情況下,要關閉自進液管線4上的蝶閥,開啟射流泵3使過濾器2內處于低壓狀態,將污油污水從吸進液管線6吸入過濾器2,其后的分離過程與自進液管線4的分離過程相同。
本裝置在使用時不能空轉,開機前殼體1內需要存放一定的液體,當裝置需要長期停用時,放空液管線8用于將儲油室12內的所有液體排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慶昌圣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大慶昌圣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1061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實現裸眼3D功能的偏光結構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新型半波振子天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