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花生聯合收獲機的拋苗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08022.2 | 申請日: | 2014-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0127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03 |
| 發明(設計)人: | 張栢璋;李進樹 | 申請(專利權)人: | 漳浦長禾農業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D33/00 | 分類號: | A01D33/00;A01D29/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劉輝;廉紅果 |
| 地址: | 363200 福建省漳***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花生 聯合 收獲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花生聯合收獲機,具體是一種花生聯合收獲機的拋苗裝置。
背景技術
花生是我國的主要經濟作物,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的花生種植面積不斷增加,花生的收獲已經越來越多地使用現代化機械來代替人工作業,但是目前有不少花生聯合收獲機的拋苗裝置結構設計較復雜,且在作業過程中會產生花生秧苗堵塞現象,易纏繞花生秧苗,運行不夠安全可靠。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可靠、拋苗工作效率高的花生聯合收獲機的拋苗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花生聯合收獲機的拋苗裝置,包括
一對齒型輸送鏈條,所述一對齒型輸送鏈條之間形成花生秧苗的夾持輸送通道;
一條甩秧鏈條,所述甩秧鏈條設置在所述夾持輸送通道的一側,且并排位于其中一邊的齒型輸送鏈條的下方;
一花生秧苗導向架,所述花生秧苗導向架的前部分連接在機架上,后部分斜跨過所述夾持輸送通道與所述甩秧鏈條相對,其包括相連接的上支桿和下支桿,所述上支桿位于所述齒型輸送鏈條的上方,其尾端為一自由端,所述下支桿與所述甩秧鏈條相對。
所述花生秧苗導向架的下支桿通過彈性裝置連接在機架上。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與現有的背景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使用安全可靠,花生秧苗不易纏繞和堵塞,排秧工作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側面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
如圖1與圖2所示,花生聯合收獲機的拋苗裝置,包括一對相配合的齒型輸送鏈條、一條甩秧鏈條2和花生秧苗導向架3,兩齒型輸送鏈條之間形成花生秧苗的夾持輸送通道,在圖1的側面示意圖中,只示出其中一邊的齒型輸送鏈條1,甩秧鏈條2設置在夾持輸送通道的一側,且并排位于其中一邊的齒型輸送鏈條1的下方;
花生秧苗導向架3的前部分固定在機架上,后部分斜跨過夾持輸送通道與甩秧鏈條2相對,見圖2,花生秧苗導向架3包括相連接的上支桿31和下支桿32,上支桿31位于齒型輸送鏈條1的上方,其尾端為一自由端,下支桿32與甩秧鏈條2相對,且下支桿32通過彈性裝置4連接在機架上。
脫果后的花生秧苗在花生秧苗導向架3的導向作用下從夾持輸送通道進入甩秧鏈條2與下支桿32之間的通道5,花生秧苗卡在甩秧鏈條2上并隨著甩秧鏈條2的轉動而往后方輸送,在后方的分離處花生秧苗下落。由于花生秧苗導向架3是通過彈性裝置4連接在機架上,因此下支桿32與甩秧鏈條2之間對花生秧苗產生彈性夾持,使得花生秧苗不易折斷,并且花生秧苗輸送阻力小,不易產生排秧堵塞,在排秧中花生秧苗也不會倒伏,適應性強,工作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漳浦長禾農業機械有限公司,未經漳浦長禾農業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0802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木薯收獲機的土薯自動抖動分離裝置
- 下一篇:紅棗中耕全耕層施肥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