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深覆蓋層面板堆石壩壩體分區體型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06725.1 | 申請日: | 2014-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95389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27 |
| 發明(設計)人: | 姜蘇陽;盧玲;李鑫;李治明;曹國利;孫凱;張彩雙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B7/06 | 分類號: | E02B7/06 |
| 代理公司: | 鄭州異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韓華 |
| 地址: | 450003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覆蓋層 面板 堆石壩壩體 分區 體型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深覆蓋層面板堆石壩壩體,尤其是涉及深覆蓋層面板堆石壩壩體分區體型結構。
背景技術
早期的面板堆石壩采用拋填堆石壩體,以木面板、鋼面板等防滲。因壩體填料采用拋填的施工方法,一般不分區。隨著土石壩施工技術的發展,面板堆石壩從分區土石壩中引入分區的概念,并隨著計算技術的發展,對面板堆石壩的分區設計也日益完善,面板堆石壩的分區設計已漸趨標準化。但是,隨著壩體的上游堆石區(主堆石區)、下游堆石區(次堆石區)分界線由下游側往上游側移動,壩體位移應力相應發生一定的變化,且以壩體沉降增加最為明顯,壩體水平位移也有所增加。對于高面板堆石壩來說,將會對壩體沉降及應力、面板應力變形、接縫位移產生一定的影響,影響最大的是壩體沉降。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深覆蓋層面板堆石壩壩體分區體型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下述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深覆蓋層面板堆石壩壩體分區體型結構,包括由上游側主堆石區和下游側次堆石區構成的壩體;沿所述主堆石區上游坡面依次設置的過渡層區、墊層區和鋼筋混凝土面板,沿所述次堆石區下游坡面依次設置的下游護坡區和壩體馬道;沿壩體下游側位于壩腳位置處設置有下游石碴壓坡區;所述主堆石區與次堆石區的分界線由位于壩體下游側的斜線段和直線段構成,所述斜線段的頂端位于壩高3/4處的壩軸線上,其下端延伸至距下游側壩底高于下游最高水位2米高程處,斜線段的坡度為1:0.6,所述直線段為自所述斜線段下端向下游側延伸至所述下游石碴壓坡區的水平線;所述次堆石區下游坡面與所述下游護坡區的分界線坡度為1:1.6;沿壩體上游側位于壩腳位置處的所述鋼筋混凝土面板坡面依次設置有粉煤灰區、壤土鋪蓋區、石渣蓋重區;所述粉煤灰區、壤土鋪蓋區的坡度等于鋼筋混凝土面板的坡度,所述石渣蓋重區的坡度為1:2.5;在位于壩體上游側防滲墻的下部設有帷幕灌漿區。
本實用新型優點在于將所述主堆石區與次堆石區的分界線移至壩體下游側,且將所述分界線的斜線段坡度設為1:0.6的緩坡,這樣大大減少了壩體的沉降應力、面板應力的變形及接縫的位移。沿壩體上游側位于壩腳位置處的鋼筋混凝土面板坡面依次設置有粉煤灰區、壤土鋪蓋區和石渣蓋重區;沿壩體下游側位于壩腳位置處設置有下游石碴壓坡區,上游石渣蓋重區和下游石碴壓坡區既能防止大壩壩基地震液化又能增加大壩穩定性;通過在下游堆石區下部設置主堆石區,能較快降低壩體浸潤線,保證壩體內排水通暢,提高大壩穩定。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分區體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I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深覆蓋層面板堆石壩壩體分區體型結構,包括由上游側主堆石區1和下游側次堆石區2構成的壩體;沿所述主堆石區1上游坡面依次設置的過渡層區3、墊層區4和鋼筋混凝土面板5,沿所述次堆石區2下游坡面依次設置的下游護坡區6和壩體馬道7;沿壩體下游側位于壩腳位置處設置有下游石碴壓坡區11;所述主堆石區1與次堆石區2的分界線由位于壩體下游側的斜線段8和直線段9構成,所述斜線段8的頂端位于壩高3/4處的壩軸線10上,其下端延伸至距下游側壩底高于下游最高水位2米高程處,斜線段8的坡度為1:0.6,所述直線段9為自所述斜線段8下端向下游側延伸至所述下游石碴壓坡區11的水平線;所述次堆石區2下游坡面與所述下游護坡區6分界線12的坡度為1:1.6;沿壩體上游側位于壩腳位置處的所述鋼筋混凝土面板5坡面依次設置有粉煤灰區13、壤土鋪蓋區14和石渣蓋重區15;所述粉煤灰區13、壤土鋪蓋區14的坡度等于鋼筋混凝土面板5的坡度,所述石渣蓋重區15的坡度為1:2.5;在位于壩體上游側防滲墻16的下部設有帷幕灌漿區17。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未經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0672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桿件焊接機
- 下一篇:一種三色光合成及顏色演示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