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切除胸腰椎后縱韌帶骨化病灶的弧形骨刀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01495.X | 申請日: | 2014-04-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1554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10 |
| 發明(設計)人: | 項良碧;王琪;劉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項良碧;王琪;劉軍 |
| 主分類號: | A61B17/3211 | 分類號: | A61B17/3211;A61B17/56 |
| 代理公司: | 沈陽智龍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鐵軍 |
| 地址: | 110016 遼寧省***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切除 腰椎 韌帶 骨化 病灶 弧形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臨床醫學之骨外科學脊柱外科手術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切除胸腰椎后縱韌帶骨化病灶的弧形骨刀。
背景技術
胸腰椎后縱韌帶骨化癥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其中癥狀嚴重者常常需要手術治療。后路椎板切除減壓結合骨化病灶切除術是臨床上治療OPLL的主要手段。骨化病灶質硬,需要使用骨刀鑿除。但是傳統骨刀刃口均垂直于刀桿,需要將硬膜囊牽向中線,以充分顯露骨化病灶才能放置骨刀,而過度牽拉硬膜囊則有導致神經損傷的可能。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切除胸腰椎后縱韌帶骨化病灶的弧形骨刀,其目的在于在手術過程中骨刀對韌帶、神經等的損傷。
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施的:
一種用于切除胸腰椎后縱韌帶骨化病灶的弧形骨刀,其特征在于:該骨刀由錘擊部位、手柄、刀桿、弧形部和刃口構成;錘擊部位的下部連接手柄,手柄的下部連接刀桿,刀桿的下部為一個彎曲的弧形部,弧形部與刀桿成100~130°鈍角,弧形部的外側為刃口。
錘擊部位為穹窿形。
骨刀手柄表面為磨砂面。
弧形部自然彎曲,彎曲處無薄弱環節,且弧形部與刀桿成120°鈍角。
刃口薄,刃口的橫斷面為銳角三角形。
優點和效果: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能夠避免對硬膜囊的過度牽拉的情況下,骨刀弧形部的刃口可順利置入硬膜囊前方與骨化病灶的上、下端,利于操作,避免神經損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弧形骨刀側面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弧形骨刀正面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弧形骨刀刃口橫斷面示意圖。
圖中標注:1.錘擊部位、2.手柄、3.刀桿、4.弧形部、5.刃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所示,錘擊部位1為穹窿形,利于錘擊時受力均勻且防止錘頭滑開。骨刀手柄2表面為磨砂面,防滑,利于把持和控制方向。刀桿3與刃口5藉弧形部4自然移行,移行處無薄弱環節,防止骨刀在使用過程中因應力集中于薄弱環節而斷裂。刃口5薄,且與刀桿3成100~130°鈍角,取最佳值為120°鈍角,無需對硬膜囊過度牽拉即可將刃口5順利置于硬膜前方,減少對硬膜囊的刺激和損傷,同時也非常便于外科醫生手術操作的視野。刃口5橫斷面為銳角三角形,既鋒利高效,又保證了骨刀的強度,不易折斷。
全麻成功后患者取俯臥位,常規消毒,鋪無菌手術單,作腰椎后正中切口,逐層切開皮膚、皮下、腰背筋膜,骨膜下剝離椎旁肌,顯露椎板至關節突關節,放置椎弓根螺釘。行椎板減壓,以神經剝離子分離粘連,將硬膜囊和神經根輕輕牽向中線側,放置神經根拉鉤,將硬膜囊和神經根向中線側牽開,顯露后縱韌帶骨化灶,于骨化灶上方基底處放置弧形骨刀,錘擊切斷骨化灶上端,同法切斷骨化灶下端,骨化灶即游離,以髓核鉗取出骨化灶。處理椎間盤,放置椎間融合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項良碧;王琪;劉軍,未經項良碧;王琪;劉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0149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包皮環切縫合器
- 下一篇:帶有撐開板的椎板撐開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