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雙攝像頭同軸成像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99838.3 | 申請日: | 2014-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3029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05 |
| 發明(設計)人: | 彭信翰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鐳煜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3B17/12 | 分類號: | G03B17/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國鑫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24 | 代理人: | 王志強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攝像頭 同軸 成像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激光切割領域,尤其涉及雙攝像頭同軸成像裝置。
背景技術
在激光切割時需要用到不同放大倍率的鏡頭,先用到放大倍率較低的鏡頭從器件中找到標記點所在的范圍,再用放大倍率較高的鏡頭再從此范圍內找到標記點。這樣需要用到單獨的兩套放大鏡頭,并且從用放大倍率較低的鏡頭換用放大倍率較高的鏡頭時會發生位置偏移,這樣不僅耗費時間,并且不夠精確。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在激光切割時需用到單獨的兩套放大倍率不同的鏡頭導致位置發生偏移而提出雙攝像頭同軸成像裝置,該裝置將兩個放大倍率不同鏡頭集于同一個裝置內,先用放大倍率較低的鏡頭找到標記點所在范圍,再在此基礎上用放大倍率較高的鏡頭找到標記點,如此不僅速度快,而且精確。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雙攝像頭同軸成像裝置由本體、半反射鏡、第一鏡頭、第一攝像頭、第二鏡頭、第二攝像頭和光源組成;所述本體由相互成直角的兩組圓筒構成,所述第一鏡頭和第二鏡頭分別處于兩組圓筒內,所述第一攝像頭處于第一鏡頭的成像端,所述第二攝像頭處于第二鏡頭的成像端,所述半反射鏡處于本體直角處且半反射鏡與第一鏡頭和第二鏡頭所在的本體之間的夾角為45度角,所述光源設置于圓筒內側且處于所述半反射鏡周圍。
上述光源為同軸光源或環形光源。
上述第一鏡頭和第二鏡頭的焦距f相等。
上述第一鏡頭和第二鏡頭的放大倍率不同。
上述第一攝像頭和第二攝像頭的放大倍率不同。
上述第一鏡頭和第二鏡頭均可單獨調節其焦距。
上述第一鏡頭和第二鏡頭均可單獨調節其成像中心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雙攝像頭同軸成像裝置將兩個放大倍率不同鏡頭集于同一個裝置內,先用放大倍率較低的鏡頭找到標記點所在范圍,再在此基礎上用放大倍率較高的鏡頭找到標記點,如此不僅速度快,而且精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雙攝像頭同軸成像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的說明本實用新型,現結合附圖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雙攝像頭同軸成像裝置由本體1、半反射鏡2、第一鏡頭3、第一攝像頭4、第二鏡頭5、第二攝像頭6和光源7組成;本體1由相互成直角的兩組圓筒構成,第一鏡頭3和第二鏡頭5分別處于兩組圓筒內,第一攝像頭4處于第一鏡頭3的成像端,第二攝像頭6處于第二鏡頭5的成像端,半反射鏡2處于本體1直角處且半反射鏡2與第一鏡頭3和第二鏡頭4所在的本體1之間的夾角為45度角,所述光源7設置于圓筒內側且處于所述半反射鏡2周圍。
光源7為同軸光源或環形光源;第一鏡頭3和第二鏡頭5的焦距f相等;第一鏡頭3和第二鏡頭5的放大倍率不同;第一攝像頭4和第二攝像頭6的放大倍率不同;第一鏡頭3和第二鏡頭5均可單獨調節其焦距;第一鏡頭3和第二鏡頭5均可單獨調節其成像中心位置。
下面將說明本實用新型雙攝像頭同軸成像裝置的工作流程:
將雙攝像頭同軸成像裝置的物像端放置于物體之上一段距離,可將第一攝像頭4和第二攝像頭6連接至計算機,先用其中放大倍率較低的鏡頭找到標記點所在的范圍,再在此基礎上用另外一支放大倍率較高的鏡頭找到標記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鐳煜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鐳煜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9983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嵌入式投影儀及遠程會議系統
- 下一篇:液晶顯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液晶顯示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