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磨煤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99223.0 | 申請日: | 2014-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9768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27 | 
| 發明(設計)人: | 鄭珊珊;衛楨;陳瑩瑩;張忠文;劉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煤科工集團武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3K1/00 | 分類號: | F23K1/00;F23K3/02;B02C21/00;B02C23/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30064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磨煤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磨煤機。
背景技術
在煉鋼過程中,需要將煤不斷送入一熔爐中,使得煤在熔爐內燃燒達到高溫,而讓鋼鐵在熔爐內融化而冶煉成所需的形狀。傳統的供煤方法需要借由人力將煤不斷的送進入熔爐內,費時費力且效率低下。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以上內容,有必要提供一種省時省力且效率高的磨煤機。
一種磨煤機,包括一進料部、一碎煤裝置、一濾煤流道及一噴管,所述進料部包括一進料管和一動力裝置,所述進料管上設有一進料口,所述進料管的一端連接至所述碎煤裝置,所述進料管的一端設有一閘門用以限制進入所述碎煤裝置的煤量和空氣量,所述動力裝置裝設于所述進料管的另一端,使得所述進料管內的煤往所述碎煤裝置移動,所述碎煤裝置內設有一碎煤葉輪,所述碎煤葉輪連接一驅動馬達組,所述碎煤葉輪的頂部設有一出孔,所述出孔內設有傾斜安裝的兩濾片,所述兩濾片的中間形成一縫隙,所述兩濾片的外緣和所述出孔的內壁形成一流通空間,所述濾煤流道為一兩端開孔的管體,所述濾煤流道以垂直于地面的方式連接底部開孔至所述碎煤裝置的出孔,使得所述濾煤流道和所述碎煤裝置相通。
與現有技術相比,在上述磨煤機中,通過所述碎煤葉輪持續不斷的擊碎和所述濾片、所述第一擋片及第二擋片反復的過濾,當煤由所述噴嘴噴出時,可以形成體積非常細小的煤屑。因此,所述噴嘴燃燒時具有與空氣的最大接觸面積,進而達到最佳的燃燒效率。此外,磨煤機通過濾煤流道內的回收流道,使得未完全粉碎的煤塊掉落后能夠自行回流至所述碎煤裝置中再次擊碎,節省了人力物力并且可將未完全粉碎的煤塊回收,避免了能源的浪費。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磨煤機的一較佳實施方式的側面剖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磨煤機的一較佳實施方式的正面剖視圖。
圖3是圖2中粉煤燃燒機的一使用狀態圖。
圖4是圖2中粉煤燃燒機的另一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和圖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一磨煤機包括一進料部10、一碎煤裝置20、一濾煤流道30及一噴管40。
所述進料部10包括一進料管11和一動力裝置12。所述進料管11上設有一進料口110,所述進料管11內錯位設置有三根可吸附煤中的鐵質的除鐵棒13。所述進料管11的一端連接至所述碎煤裝置20。所述進料管11的一端設有一閘門14可限制進入所述碎煤裝置20的煤量及空氣量,以控制磨煤機的供煤速率。
所述動力裝置12裝設于所述進料管11的另一端,所述動力裝置12可使所述進料管11內的煤往所述碎煤裝置20移動。所述碎煤裝置20的內部設有一容室,所述碎煤裝置20的內部設有一碎煤葉輪21。所述碎煤葉輪21連接一驅動馬達組210。所述碎煤葉輪21的頂部設有一出孔22,所述出孔22內設有呈傾斜安裝的兩濾片23。所述兩濾片23的中間形成一縫隙,所述兩濾片23的外緣和所述出孔22的內壁形成一流通空間,用以阻擋較大體積的煤屑通過。
所述濾煤流道30為一兩端設有開孔的管體。所述濾煤流道30以垂直于地面的方式連接底部開孔至所述碎煤裝置20的出孔22,使得所述濾煤流道30的內部和所述碎煤裝置20相通。所述濾煤流道30包括一第一擋片31、兩回收流道32及兩第二擋片33。所述第一擋片31的周緣固定于所述濾煤流道30和所述出孔22的相接處。所述第一擋片31的內外部表面為斜面,所述第一擋片31的中間設有開口311。所述回收流道32為一中空管體。所述回收流道32的一端連接于所述濾煤流道30上的第一擋片31周緣固定處。所述回收流道32的一端和所述濾煤流道30的兩側形成一原料回流孔320。所述回收流道32的另一端由所述濾煤流道30的外部分別連接至所述碎煤裝置20。所述第二擋片33呈中空錐狀,所述第二擋片33通過連桿分別固定于所述濾煤流道30內并與所述第一擋片開口311同軸。所述第二擋片33的周緣和所述濾煤流道30的內壁之間設有流通空間。
所述噴管40為一管體。所述噴管40的一端連接于所述濾煤流道30頂部的開孔。所述噴管40的另一端設有一噴嘴41,所述噴嘴41朝向一熔爐50的爐口51。所述噴管40的中間設有一收容部41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煤科工集團武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煤科工集團武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9922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褐煤干餾方法及裝置
- 下一篇:一種用于鍋爐制粉系統的干燥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