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內外多層子母式儲物柜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89069.9 | 申請日: | 2014-04-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0200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03 |
| 發明(設計)人: | 冷富川 | 申請(專利權)人: | 冷富川 |
| 主分類號: | A47B53/00 | 分類號: | A47B53/00;A47B4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25 北京市朝***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外 多層 子母 式儲物柜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家具中的儲物柜,尤其是可以更合理的利用柜體的深度,也能更好的進行分類儲藏的一種儲物柜。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儲物柜用來分隔內部結構的橫向隔板和豎向隔板,都是根據柜體的現有深度,盡可能的保證和柜體深度一致,以達到最大的利用空間,更多的儲物的功能,然而,有些情況下柜體的深度并不能被更好的利用和分類儲藏,當柜體太深時,柜體深處的東西不容易取放,同時也意味著存放東西越多就越亂,很不利于分類存儲;當有些柜體的深度尺寸不標準時,存放鞋子深度還有不小的富余,就會造成浪費,掛衣服寬度又不夠,這樣的儲物柜做不到高效利用。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有些儲物柜不能更好的利用深度儲物,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內外多層子母式儲物柜,該子母式儲物柜不僅能更加有效的利用柜體的深度增大儲藏,還能更合理的進行物品分類儲藏,易于取放,便于管理。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用普通的儲物柜作為母體柜,將其內部的橫豎隔板向柜體內部縮進(即隔板的深度縮小),使之留出能夠放置一個或者多個子柜體的空間,母體柜通過與分別安裝在子柜體的上頂板和下底板外側的一對軸承相連接,這對軸承是共用同一軸心的對位軸,子柜體與母體柜分別與軸承的內軸和外軸固定,以實現子柜體獨立旋轉開啟,其特征是,子體柜嵌入母體柜中,子柜體可以通過和母體柜相連的軸承進行旋轉開啟。當子柜體旋轉開啟后才可以看到母體柜內部的情況,從而達到子柜體和母體柜的分別儲物、內外儲藏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提高了柜體深度上的利用,能夠更合理更高效的分類管理、收納物品。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外觀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實施例的橫剖面A-A剖面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縱剖面B-B剖面結構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實施例。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個實施例。
圖中1.母體柜,2.子柜體,3.子柜體內部隔板,4.子柜體后背板,5.軸承,6母體柜后背板,7.母體柜內部隔板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中,子柜體(2)小于母體柜(1),并嵌入母體柜(1)中,子柜體(2)與母體柜(1)通過軸承(5)相連接,并分別連接于軸承(5)的內軸和外軸,軸承(5)分別固定在子柜體(2)的上頂板和下底板外側,子柜體(2)通過與母體柜(1)相連的這對對位軸承(5)實現旋轉開啟,子柜體(2)擁有獨立的子柜體內部隔板(3)和子柜體后背板(4)。
在圖2所示實施例中,母體柜內部隔板(7)和母體柜后背板(6)分別固定在母體柜(1)的邊框上,其中母體柜內部隔板(7)和子柜體(2)保持一定的距離,以便留給子柜體(2)通過軸承(5)旋轉開啟的空間,弧形虛線是子柜體(2)的旋轉軌跡。
在圖3中,母體柜內部隔板(7)和母體柜后背板(6)分別固定在母體柜(1)的邊框上,形成完整的母體柜(1),子柜體內部隔板(3)和子柜體后背板(4)分別固定在子柜體(2)的邊框上,形成相對獨立的子柜體(2),子柜體(2)嵌入母體柜(1)中,通過軸承(5)相連接,子柜體后背板(4)和母體柜內部隔板(7)保持一定空間距離,用以預留出子柜體(2)的旋轉開啟空間。
在圖4所示實施例中,兩個子柜體(2)分別通過一對對位軸承(5)固定并嵌入母體柜(1)中,形成子柜體(2)的對開模式,弧形虛線是子柜體(2)的旋轉軌跡,母體柜內部隔板(7)和母體柜后背板(6)分別固定在母體柜(1)的邊框上。
在圖5所示實施例中,多個子柜體(2)分別通過各自的一對對位軸承(5)與母體柜(1)相連,從而形成一個擁有多個子柜體(2)的復合式結構的儲物柜,弧形虛線是不同子柜體(2)的旋轉軌跡,和母體柜后背板(6)固定在母體柜(1)的邊框上,母體柜內部隔板(7)和所有的子柜體(2)都保持一定空間距離,以實現每個子柜體(2)的獨立開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冷富川,未經冷富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89069.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