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特高壓換流站金屬回線隔離開關的連接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88082.2 | 申請日: | 2014-04-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746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學鵬;申衛華;馬俠寧;趙曉輝;劉小剛;張虎;崔軍利;程繼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電網公司;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電力規劃設計總院;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北電力設計院;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東北電力設計院;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華東電力設計院;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中南電力設計院;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南電力設計院;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華北電力設計院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B1/20 | 分類號: | H02B1/20;H02G5/00;H01R31/06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蔡和平 |
| 地址: | 10076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壓 換流 金屬 隔離 開關 連接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直流輸電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特高壓換流站金屬回線隔離開關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特高壓換流站有多種運行方式,直流輸電系統金屬回線運行是特高壓換流站主要運行方式之一。當雙極直流輸電系統失去一個極而又不能利用大地為回路運行的情況下,為了保證直流功率傳輸的連續性,利用停運極的極導線作為直流電流返回電路的運行方式,稱為金屬回線運行方式。
高壓直流輸電系統的極是指包括正常運行時對地具有相同的直流電壓極性的兩端高壓直流輸電系統換流站的全部設備和互相連接的輸電線路。
金屬回線是指在同一個換流站內,第一連接極和第二連接極之間的連接回路。
金屬回線隔離開關是用于特高壓換流站直流場中的關鍵設備,主要功能是投切金屬回線,完成直流輸電系統金屬回線運行方式。
金屬回線的隔離開關是特高壓換流站金屬回路運行的主要設備,是連接極線和金屬回線的重要器件。在換流站雙極正常運行時,金屬回線隔離開關處于打開狀態,當以第二連接極(第一連接極)輸電線路為金屬回線運行時,第二連接極(第一連接極)側金屬開關閉合,第一連接極(第二連接極)側金屬回線開關打開。
特高壓換流站極線對地的最高電壓為816kV,為保證安全距離,極線設備本體較高,極線對地的安裝高度一般不小于17米;金屬回線與中性線連接,金屬回線電壓不超過150kV,設備本身高度較低,設備對地高度一般在7米左右。金屬回路隔離開關作為連接極線和金屬回線的設備,如何將7米高的金屬回線導體,與17米高的金屬回線隔離開關連接是成為一個回路,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請參閱附圖1和附圖2所示,為現有金屬回線隔離開關與金屬回線的連接示意圖,其中1為金屬回路隔離開關,2為800kV極線支柱絕緣子,3為150kV金屬回線支柱絕緣子,4為支架11.5米高過渡支柱絕緣子(150kV),5為支架9.5米高過渡支柱絕緣子(150kV),6為支架7.5米高過渡支柱絕緣子(150kV),7為Φ450mm管型母線,管型母線7中心距地高度17米,8為Φ250mm管型母線,管型母線8中心高度距地7米,9為6×LGKK-600導線,10為6×LJ-630導線,11為檢修道路。
金屬回線隔離開關1的接線端子距地高度為16米,左側與800kV極線支柱絕緣子2支撐的Φ450管母線(管母中心高度17米)7相連,高差為1米,連接方便;右側需與由150kV金屬回線支柱絕緣子3支撐的Φ250mm管母8相連(管母中心高度7米),由于兩者高差為9米,為了連接方面,現有方案采用逐層過渡方式,通過支柱絕緣子4、5和6逐層降低高度,最終通過導線10與7米高的金屬回線管型母線8連接。
現有技術缺點:現有技術為了能夠使金屬回線隔離開關1(接線端子16米)與金屬回線管母管型母線8(中心高度7米)連接,采用了逐層過渡的方式。逐層過渡方案勢必造成軟導線連接較長,支柱絕緣子4、5和6支架太高,投資大,可靠性低,另外美觀度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特高壓換流站金屬回線隔離開關的連接結構,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特高壓換流站金屬回線隔離開關的連接結構,包括金屬回路隔離開關、金屬回線支柱絕緣子、斜支撐管型母線、水平管型母線、第一連接金具和第二連接金具;水平管型母線通過金屬回線支柱絕緣子支撐,水平管型母線的中心高度7米;金屬回路隔離開關的接線端子距地16米;斜支撐管型母線的一端通過第一連接金具連接水平管型母線,另一端通過第二連接金具連接金屬回路隔離開關的接線端子。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第一連接金具包括第一載流壓蓋組、第二載流壓蓋組、第一跳線組和水平底盤;第一跳線組兩端通過第一載流壓蓋組和第二載流壓蓋組分別與斜支撐管型母線和水平管型母線固定連接;水平底盤兩端分別連接有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第一固定圈與斜支撐管型母線的下部末端固定連接,第二固定圈與管型母線臨近斜支撐管型母線的末端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第二連接金具包括第三載流壓蓋組、第二跳線組和斜支撐;斜支撐一端通過固定盤與金屬回路隔離開關固定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三固定圈與斜支撐管型母線的上部末端固定連接;第二跳線組一端與固定盤固定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三載流壓蓋組與斜支撐管型母線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斜支撐管型母線和水平管型母線的直徑均為250mm。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第一跳線組和第二跳線組均包括三根跳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電網公司;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電力規劃設計總院;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北電力設計院;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東北電力設計院;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華東電力設計院;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中南電力設計院;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南電力設計院;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華北電力設計院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國家電網公司;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電力規劃設計總院;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北電力設計院;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東北電力設計院;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華東電力設計院;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中南電力設計院;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南電力設計院;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華北電力設計院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8808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改善DDR信號質量的設計方法
- 下一篇:基于LBS的信息獲取方法及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