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人工氣道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20181411.0 | 申請日: | 2014-04-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0291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03 |
| 發(fā)明(設計)人: | 梁國鵬;曾奕華;康焰;王波;薛楊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 |
| 主分類號: | A61M16/00 | 分類號: | A61M16/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許澤偉 |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人工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人工氣道,特別是一種應用于醫(yī)療衛(wèi)生領域的人工氣道。
背景技術
人工氣道是指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導管等對危重患者進行呼吸道通暢和有效呼吸管理的醫(yī)療用具,也是搶救呼吸困難、呼吸驟停患者不可缺少的急救醫(yī)療器械。現(xiàn)有技術的人工氣道主要包括導管、主接頭、封閉氣囊和充氣管,封閉氣囊設置在導管上,且封閉氣囊內部與導管內部隔斷,主接頭設置在導管的端部;所述充氣管一端與封閉氣囊相通,另一端與壓力指示氣囊相通,并且在充氣管的端部設置有充氣接頭。氣體從充氣接頭處進入壓力指示氣囊后沿充氣管充入封閉氣囊中,通過注入氣量和評估壓力指示氣囊壓力來控制封閉氣囊的囊內壓力,既能有效的完全封閉氣道,防止人工氣道相關性肺炎,又能減少甚至避免氣道粘膜缺血性損傷和氣管食管瘺等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因此對氣管插管和氣切導管等人工氣道封閉囊的壓力進行精確控制,使其能夠長期維持在理論的理想值對患者的治療尤其重要。在現(xiàn)有技術中大多采用觸摸法和估測法。觸摸法是指比鼻尖稍軟為標準對比與封閉氣囊相通的壓力指示氣囊硬度,每班憑經(jīng)驗手感檢查氣囊壓力,并列為每班交接班必查內容,平時也密切觀察,但不常規(guī)放氣。估測法是指以捏氣囊不變扁為標準通過觀察外側壓力指示氣囊硬度來觀察封閉氣囊壓力變化,以后常規(guī)4小時放氣1次,每次放氣前吸盡口咽鼻孔及氣管內痰液后放氣幾分鐘,再加氣5-7ml。但現(xiàn)有技術中的這些方法步驟繁瑣,并且由于不同人的經(jīng)驗和感受不同很容易造成壓力小氣道漏氣或者壓力過大造成人工氣道并發(fā)癥,因此前述方法受醫(yī)務人員專業(yè)水平影響大。一些醫(yī)療條件較好的病房采用氣囊測壓表,每天多次檢測氣囊內壓力以保障氣道封閉良好且壓力保持在理想值。前述方法在實際操作過程繁瑣且不太容易掌握。總之,現(xiàn)有技術中還沒有可以對封閉氣囊的壓力進行自動調節(jié),使其可以穩(wěn)定維持在理想壓力值的人工氣道。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對封閉氣囊的壓力進行自動安全控制,便于簡化臨床操作,同時防止誤操作,使其可以安全穩(wěn)定維持在理想壓力值的人工氣道。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人工氣道,包括導管、主接頭、封閉氣囊和充氣管,所述封閉氣囊設置在導管上,且封閉氣囊內部與導管內部隔斷,所述主接頭設置在導管的端部;所述充氣管一端與封閉氣囊相通,另一端與壓力指示氣囊相通,并且在充氣管的端部設置有充氣接頭,還包括壓力安全閥,壓力安全閥上設置有壓力接口,所述壓力安全閥的壓力接口與充氣管連通。
進一步的是,所述壓力安全閥由閥體、固定芯、密閉圈和彈簧組成,所述固定芯安裝在閥體的一端,壓力接口設置在閥體的另一端;固定芯上設置有出氣窗口,所述彈簧的一端與固定芯連接,另一端與密閉圈連接,并且密閉圈設置在閥體的壓力接口處。
進一步的是,所述壓力安全閥通過壓力控制支管與充氣管連通,壓力控制支管的一端與充氣管連接,另一端由壓力接口進入閥體內部,并且密閉圈位于壓力控制支管的端口處。
進一步的是,所述出氣窗口處設置有遮擋蓋。
進一步的是,所述壓力安全閥為先導式壓力安全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壓力安全閥的壓力接口通過充氣管與封閉氣囊和外側壓力指示氣囊相通,因此壓力接口處的壓力與封閉氣囊和壓力指示氣囊的壓力相同。當臨床醫(yī)務人員在充氣接頭處注射氣體,隨著注射氣體的增加壓力指示氣囊壓力,封閉氣囊以及壓力接口處的壓力也隨之增加,一旦封閉氣囊和外側壓力指示氣囊壓力過高超過壓力安全閥安全值,壓力安全閥打開漏氣釋放壓力,當壓力下降至安全壓力時壓力安全閥關閉,管道內壓力最終自動維持在安全值以下,這樣可以保障封閉氣囊和壓力指示氣囊壓力最大值都不會超過安全值。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壓力安全閥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零部件、部位及編號:導管1、主接頭2、封閉氣囊3、充氣管4、閥體5、固定芯6、密閉圈7、彈簧8、遮擋蓋9、壓力控制支管10、壓力安全閥11、充氣接頭12、壓力指示氣囊1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未經(jīng)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8141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