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控制前大燈與翼子板間隙的安裝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78555.0 | 申請日: | 2014-04-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36858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04 |
| 發明(設計)人: | 王海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Q1/04 | 分類號: | B60Q1/04;B62D25/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遠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趙百令;劉大玲 |
| 地址: | 400023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控制 大燈 翼子板 間隙 安裝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裝配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控制前大燈與翼子板間隙的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乘用車領域,整車的精致工藝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關注,而前大燈與翼子板相匹配的區域屬于消費者著重關注的部位,這就對該區域的外觀品質,如間隙斷差等的要求越來越高。
現有許多車型的前大燈01與翼子板02之間的配合間隙、斷差不均勻,在安裝前大燈01和翼子板02的過程中,由于前大燈01和翼子板02均固定安裝在白車身上,前大燈01與白車身以及翼子板02與白車身之間需要通過多個固定點03固定,連接尺寸鏈較長,如圖1所示,而且安裝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前大燈01與前罩、前保,翼子板02與前罩、前門之間的匹配關系,導致將前大燈01和翼子板02分別固定好后,裝配誤差全部累積在前大燈01和翼子板02的配合處,使得配合處的間隙、斷差很不均勻,需要工作人員不斷地調節測量,在試生產階段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拉長了研發周期,增加了成本。
綜上所述,如何有效控制前大燈與翼子板之間的配合間隙、斷差,保證間隙、斷差的均勻性,成為了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控制前大燈與翼子板間隙的安裝結構,以有效控制前大燈與翼子板之間的配合間隙、斷差,保證間隙、斷差的均勻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控制前大燈與翼子板間隙的安裝結構,包括前大燈和翼子板,所述前大燈和所述翼子板上設置有相互匹配的定位連接結構。
優選地,上述控制前大燈與翼子板間隙的安裝結構中,所述定位連接結構包括:
設置在所述前大燈上的第一定位銷;
開設在所述翼子板上且與所述第一定位銷配合固定的、用于水平面定位的第一定位孔。
優選地,上述控制前大燈與翼子板間隙的安裝結構中,所述定位連接結構還包括:
設置在所述前大燈上的第二定位銷;
開設在所述翼子板上且與所述第二定位銷配合固定的、用于豎直面定位的第二定位孔。
優選地,上述控制前大燈與翼子板間隙的安裝結構中,所述前大燈上靠近所述第一定位銷的位置處開設有第一固定孔。
優選地,上述控制前大燈與翼子板間隙的安裝結構中,所述前大燈上靠近所述第二定位銷的位置處開設有第二固定孔。
優選地,上述控制前大燈與翼子板間隙的安裝結構中,所述第一定位銷和所述第二定位銷均一體成型于所述前大燈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控制前大燈與翼子板間隙的安裝結構,在前大燈和翼子板上設置有相互匹配的定位連接結構,所以在分別進行前大燈和翼子板的裝配時,將前大燈和翼子板通過定位連接結構定位連接,則在各自安裝的過程中,前大燈與翼子板的位置相互聯動,相對位置始終不變,從而使前大燈與翼子板之間的間隙、斷差不會因為前大燈和翼子板在白車身上的單件裝配誤差而難以控制,從而有效控制大燈和翼子板匹配處間隙、斷差不均現象的發生。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現有技術提供的前大燈和翼子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控制前大燈與翼子板間隙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的A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中的A部分的拆分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2中的B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2中的B部分的拆分結構示意圖。
上述圖1中,01為前大燈、02為翼子板、03為固定點;
圖2-圖6中,1為前大燈、101為第一定位銷、102為第一固定孔、103為第二定位銷、104為第二固定孔、2為翼子板、201為第一定位孔、202為第二定位孔。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了一種控制前大燈與翼子板間隙的安裝結構,有效控制了前大燈與翼子板之間的配合間隙,保證了間隙的均勻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7855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汽車外后視鏡智能控制裝置
- 下一篇:無人植保飛機專用地勤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