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被動防撞緩沖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77382.0 | 申請日: | 2014-04-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0957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03 |
| 發明(設計)人: | 王成龍;曾慶良;王躍;劉志海;萬麗榮;張鑫;王亮;孔環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6F9/22 | 分類號: | F16F9/22 |
| 代理公司: | 濟南舜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連君 |
| 地址: | 266590 山東省青***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被動 緩沖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緩沖裝置,尤其是一種被動防撞緩沖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常見的緩沖裝置有彈簧緩沖裝置、節流孔式液壓緩沖裝置。其中的彈簧緩沖裝置是把撞擊物體的動能轉化成彈簧的彈性勢能,達到緩沖的目的。其中的液壓緩沖裝置是利用油液的粘性阻尼作用,將大部分的沖擊能量通過節流孔吸收轉化為油液的熱能并散發掉。
以上兩種緩沖裝置都是在平行于沖擊方向上實現緩沖,能量的存儲形式單一,緩沖效果不理想,而且裝置的復位難以控制。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緩沖裝置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被動防撞緩沖裝置。
其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被動防撞緩沖裝置,包括:
大液壓缸體,包括內缸筒與外缸筒,外缸筒套置在內缸筒上,在內、外缸筒之間設置有環狀腔,在內缸筒內依次設置有能夠沿著大活塞桿往復滑動的大活塞一與大活塞二,并將內缸筒內腔依次分隔成端部缸腔一、中央缸腔與端部缸腔二,在大活塞一背向中央缸腔的一側設置有復位彈簧一,在大活塞二背向中央缸腔的一側設置有復位彈簧二,在內缸筒對應端部缸腔一與端部缸腔二的筒壁上分別設置有若干個節流孔,在外缸筒的一個端部上設置有接通端部缸腔一的管口一以及接通環形腔的管口二,在外缸筒的另一個端部上設置有接通端部缸腔二的管口三以及接通環形腔的管口四;
小液壓缸體,包括小缸筒、小活塞與小活塞桿;小缸筒以其中軸線與上述內缸筒的中軸線相互垂直方式連在大液壓缸體上,小缸筒的底開放口伸入內缸筒的中央缸腔一段,使小缸筒的內腔只與中央缸腔相通,小活塞位于小缸筒內,小活塞桿一端與小活塞連接,小活塞桿穿經小缸筒的頂端,在小活塞桿的自由端設置有受力部,在小活塞桿處于小缸筒外側的一段桿體上設置有復位彈簧三;
兩只液壓馬達,上述液壓馬達的輸出軸通過棘輪機構與飛輪相連;其中,液壓馬達一的進油口與管口一、管口二相連通,液壓馬達二的進油口與管口三、管口四相連通,上述液壓馬達的排油口與儲油箱相連通。
在上述內缸筒對應各端部缸腔筒壁上的節流孔為偶數個,且每兩個作為一組,各組中的兩個節流孔以內缸筒的中軸線為基準對稱排布。
上述液壓馬達為雙聯液壓馬達,其兩個進油口分別與管口一、管口二連通,或分別與管口三、管口四連通。
上述管口一開設在內缸筒的中軸線上,管口一依次穿經外缸筒端部、位于內缸筒與外缸筒之間的柱狀部一與內缸筒端部后接通端部缸腔一,管口二穿經外缸筒端部后接通環形腔,管口二位于柱狀部一的旁側;上述管口三開設在內缸筒的中軸線上,管口三依次穿經外缸筒端部、位于內缸筒與外缸筒之間的柱狀部二與內缸筒端部后接通端部缸腔二,管口四穿經外缸筒端部后接通環形腔,管口四位于柱狀部二的旁側。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術效果:
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沖擊方向的改變,以及能量的多重吸收,諸如液壓阻尼孔(節流孔)吸能、飛輪儲能與復位彈簧吸能,而且還能夠自行及時復位。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與圖2,一種被動防撞緩沖裝置,包括大液壓缸、小液壓缸與液壓馬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科技大學,未經山東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7738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帶防塵罩的減振器防壓墊
- 下一篇:一種純機械的半自動離合器控制系統





